剪一剪(人教新課標二下)
四、發揮想象,探究規律 1.剪自己喜歡的圖案。 (1)師:剛才我們學會了剪兩只連續的蝴蝶,你能用這種方法剪出其他你喜歡的圖案嗎? 生:能。 (出示墻報) (2)學生三次動手實踐。 出示學習提示:剪一剪,剪出你喜歡的圖案一邊剪一邊填一填,如果對折3次或4次,能剪出多少個圖案最后把你剪好的圖案貼上墻報,寫上自己的名字。 個別化輔導:參與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和中等學生的剪紙活動,并與他們交流剪的過程及圖案個數。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留給了學生創作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布置墻報的活動,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使學生體驗成就感,更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想一想,找規律。 (1)反饋填表結果。 對折次數格子個數圖案個數1212423844168 (2)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生:每多折一次,圖案個數是前一次的2倍。 對折一次圖案個數1個 對折二次圖案個數1×2=2(個) 對折三次圖案個數2×2=4(個) 對折四次圖案個數4×2=8(個) 生:格子個數是圖案個數的2倍。 圖案一個格子個數1×2=2(個) 圖案二個格子個數2×2=4(個) 圖案四個格子個數4×2=8(個) 圖案八個格子個數8×2=16(個) 圖案個數×2=格子個數 …… 備擇方案:如有學生沒有發現規律,請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從實踐中去發現規律,歸納規律,從生活中的現象來透視數學問題。] 3.應用規律。 師:根據剛才總結的規律,對折5次,格子數與圖案數會有什么變化呢? 生:圖案個數是8×2=16(個),格子個數是16×2=32(個)。 [設計意圖:發現規律之后應用規律,把所學知識抽象化。] 五、課堂總結 1.師:你認為剪連續的圖案應該注意什么? 注意事項:①對折;②從閉口處畫起;③連接處不能剪斷。 2.生活中你見到過連續的圖案嗎? (1)教師示范,出示圖片。 (2)學生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美。] 【設計說明】 1.以課標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剪一剪”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本課取材于中國民間傳統的剪紙,新鮮而富有挑戰性。 2.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在設計“剪一剪”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時,我注意到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課的一開始就復習鞏固了學生早已熟悉的內容:對稱圖形,為建構新知識打下基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我提供了許多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如:裙子的條紋,衣服的花邊等,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教學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環節時,我先讓學生掌握剪兩個連續對稱圖形的方法。然后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獨立發現其中所蘊涵的數學知識,盡可能的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一點成功愉快的體驗。 4.注重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在實踐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小班特色,通過六人小組討論,讓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來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促進生生間的互動,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5.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現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創新三者水乳交融。實踐活動 ,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剪出各種各樣的連續對稱圖形,顯示出學生創造的能力。讓自由、創新、審美的氣氛在課堂中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