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內除法(一)(人教新課標二下)
呈現(xiàn)12瓶礦泉水的實物圖,要求學生把它們平均分成3份,說說是怎樣分的。讓學生再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學會平均分的方法。 可增加礦泉水的瓶數(shù),如15瓶、18瓶,讓學生在平均分的過程中,自主選擇比較快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1)呈現(xiàn)了一幅學生準備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幾條船,要用平均分來解決。 。2)可用直觀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數(shù)有幾個4。這里不要求列算式。 。3)學完除法后,可回頭來列式解答。 做一做(第15頁) 用平均分幫助小熊解決分筷子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每位分幾根。 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根,……6位12根。 減法:1位分2根,還剩10根;再給1位分2根,剩8根……。 乘法:1位2根,6位幾根。 2. 除 法 例4(教學除法的含義) 通過熊貓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說明除法的含義(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 例5(教學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通過熊貓每4個一盤地分20個竹筍,分了5盤。使學生看到分的結果仍然是每份同樣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按被除數(shù)從小到大分成兩段。 。1)被除數(shù)不超過12(即所用的乘法口訣中積不超過12的)。 利用學過的連加、連減和乘法的基礎以及“平均分”的實踐經驗,促使學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數(shù)不超過36。(突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例1(被除數(shù)不超過12,探討求商的方法。) 。1)除法的結果,前面學生已學會通過分、連線等直觀方法得出,這兒的重點是探討求商的方法。 。2)從猴媽媽分桃,引出兩個除法計算問題。 。3)第(1)題:多種算法:連減(算剩下的)、乘法口訣(算分掉的),小精靈用口訣求商。 。4)提出:你喜歡哪種方法。讓學生通過探索和交流不同算法,體會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比較快。 。5)第(2)題,鼓勵學生用乘法口訣求商,但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算法。 例2(被除數(shù)不超過36,教學用乘法口訣求商。) 。1)呈現(xiàn)學生植樹情境,用乘法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樹(一個乘法算式)。 。2)結合情境和乘法算出的結果,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列出兩個除法算式,對照乘法算式,想口訣求商。 。3)“你是怎樣算的?”組織學生交流,加深對用乘法口訣求商思路的理解。 做一做(第24頁) 第1題(被除數(shù)不超過12 ,配合例1) 沒有插圖和乘法算式,每組是兩個有聯(lián)系的除法算式,鼓勵學生直接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訣求商。 第2題(被除數(shù)不超過36,配合例2) 乘法算式和相應的兩個除法算式編排在一組,幫助學生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填完得數(shù)后,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明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