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全冊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單元教案
一、教學內容:p42~p47
二、教學目標:
1、 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的長度。
2、 在測量中,統一建立度量單位。
3、 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 ,知道分米、毫米。
4、 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5、 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6、 能估計一些物體長度,并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2、 難點: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3、 關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課時劃分:
6課時
課 題 五、測量 鉛筆有多長 教時 五 1 20
學 習
目 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估測能力。
學習重點 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親身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猜一猜這支鉛筆的長度。
2、學生說一說猜測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估一估10厘米紅色紙條的長度,記下來,再量一量它的長度。
2、教師引疑自答“象這樣10厘米長還可以用什么單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教師介紹“1分米”也可以寫作“1dm”。
3、教師引導學生想想,1分米是幾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4、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師板書:1m=100cm 1m=10dm)
5、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你見過什么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活動二: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每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長6.3厘米的黃色紙條。先估一估長度,記下來,再量一量長度,記下來,然后看看估得怎樣。
2、教師介紹,1厘米中的1小格長是1毫米,教師介紹“1毫米”寫作“1mm”,
3、引導學生觀察,1厘米中有幾個小格?(10個小格),1厘米等于幾毫米?(10毫米)
4、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長度大約是1毫米?
學 生 活 動
學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間隙比一比1分米的長度。
學生讀三遍,書寫一遍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會說:手掌長大約是1分米,半支鉛筆長大約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長是1分米等
學生先估一估,再動手量一量
學生會疑問,紙條長“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記?
學生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的長度。
學生讀三遍,書寫一遍。
板書設計
鉛筆有多長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米=100厘米 1m=100cm
1米=10分米 1m=10dm
課 題 1千米有多長 教時 五 2 21
學 習
目 標
1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新 課 標 第 一網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