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乘法》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下冊)第68~70頁。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單,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法的積。
3.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ǔ鍪局黝}圖)
談話: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小白兔是幾只在一起的?小雞呢?(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書:2+2+2=6(只)]
追問: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只?[板書:3+3+3+3=12(只),4個3相加得12]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它們有什么特點?(同組小朋友可以互相討論)
2.補充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第一個算式的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相加。像這種相同的數相加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比如,一雙筷子有2根,那么4雙筷子有多少根?誰會列式?
。ò鍟2+2+2+2=8)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板書:4+4+4=12)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ǔ鍪疽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聰明娃娃,喜歡嗎?表現好的小朋友都有機會獲得這兒的聰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嗎?
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個聰明娃娃?
讓學生獨立觀察得到:橫看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
(板書:5+5+5=5,3+3+3+3+3=15 3個5相加,5個3相加)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來的都是這兒一共有的聰明娃娃的個數,所以得數相同,都是15。
[設計意圖:通過安排一定量的同數相加的具體生動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構建乘法的含義打好基礎。]
二、初步認識乘法
1.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談話: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2+2+2+2=8)6張桌上呢?9張桌上呢?(請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小朋友,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2×4=8。介紹乘號、乘數、積等名稱。(板書:4×2=8或2×4=8,并在算式下邊標注乘號、乘數、積)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題。
3.反思乘法的意義。
談話: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在這里,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對用加法計算感到太麻煩的情境,激發學習新算法的欲望,幫助學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三、加深對乘法的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聰明娃娃帶了幾道題目來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出示題目)
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圖在括號里填上數,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好后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游戲。先看老師是怎樣擺的。(出示兩堆圓片,每堆3個)
老師是怎么擺的?也就是擺了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怎樣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樣想的?
下面讓小朋友自己來擺,聽清要求: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你先擺的是幾個幾?又擺的是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書上。
在小組內校對后提問:比較這兩種擺法,你發現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寫成乘法算式。
談話:剛才我們求9張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寫加法算式麻煩,現在你們會怎樣列式?
4.(出示第69頁“試一試”的跳繩圖)
談話: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提問分別出示:
。1)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 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3) 甩繩子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誰能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開放性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認為自己這節課上表現怎么樣?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1—3頁。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情景圖,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意義作好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幾個幾的認識。
第二道例題在充分感知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用乘法算4 個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的同時,教材結合前一個算式著重介紹乘號,后一個算式著重介紹各部分的名稱。至于乘法的意義,是這道例題最重要的內容,理解“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的第一題是看圖列式,第二題是先按要求擺學具再列式,通過這兩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第3、4題鞏固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掌握。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幾個相同的數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2、使學生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動物樂園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
二、認識“幾個幾相加”。
1、學習例題,初步感知。
。1)提問:在動物樂園里有些什么小動物呢?
。2)提問:兔一共有幾只?小雞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導學生一起從圖上數出3個2和4個3;板書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觀察比較,再次感知。
。1)請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每個算式里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都是幾個相同的數在相加”。
(2)用“幾個幾相加”表述。
啟發提問:你能用幾個幾相加得幾這樣的說法來說一說每個算式嗎?
(3)教師小結
這兩個算式里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
。“幾個幾相加”是認識和學習乘法的生長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圖上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語言說一說等數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含義,為學習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試一試”,深化感知。
。1)第1題
先讓學生看圖數一數有幾個幾,然后照著擺一擺,邊擺邊說1個2,2個2……最后讓學生填一填。
。2)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擺出3個4根,然后指著數一數,最后填一填。
(兩題的不同練習方式,一方面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饋了學生對于“幾個幾”的認識和掌握情況。)
三、認識乘法。
1、學習例題
(1)出示主題圖
學生觀察圖,說說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可以列成怎樣的算式?它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2)
(2)認識乘法
教師說明:像這樣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4個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寫成42或24
提問:42和24都表示幾個幾相加呢?等于幾呢?(板書=8)
教師在算式“42=8”中介紹乘號和讀法(板書“乘號和4乘2”字樣)
學生讀一讀這個算式,再讀一讀“24=8”這個算式。
教師再在“24=8”算式中介紹乘數和積,(板書各部分名稱)
學生說一說“42=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反思:想一想4個2相加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寫成幾個乘法算式?分別是怎樣的?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師小結:4個2相加可以寫成兩個乘法算式42=8和24=8,他們都表示4個2相加。
。ń處煹恼勗捛擅畹匾肓顺朔ǖ膶W習;在兩個乘法算式中分別介紹算式的讀法和各部分名稱則有機地分散了對于乘法的認識,使學生學得更明晰;引導學生的反思和適當的小結更讓學生對于乘法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2、試一試
。1)學生觀察圖畫,數一數有幾個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饋核對。
提問:計算4個5相加的和可以用幾種方法計算?
列乘法算式時是怎么想的?得數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小結:看來幾個幾相加就可以寫成幾乘幾。
(4)觀察比較。
請學生觀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5)教師小結:幾個相同的數連加時,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ǔ朔ㄊ乔髱讉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教師沒有在教學中直接說明,而是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致,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另外練習反饋時的提問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課堂總結
想一想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ū匾膶W習反思和總結,有助于讓學生養成學后思的好習慣,幫助他們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存儲和納入相應的知識結構中去)
五、聯系生活,感受應用。
提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問題也可以用乘法算?
。撓瞪畹睦e,可以考察學生對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
六、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反饋交流,著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列成那樣的乘法算式?這兩個乘法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填寫,然后交流核對。
3、想想做做3
。1)第1題
先讓學生擺一擺,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題
學生獨立看題,擺學具,填寫。
。3)思考:寫乘法算式的時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讀一讀,說一說,教師再指名幾生進行反饋。
5、想想做做5
學生先填寫,然后核對,再比較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強調讀法和寫法的統一。
。ǘ鄻拥挠袑哟蔚牧曨}能全面地檢查學生對于乘法意義的體會、理解程度和乘法讀、寫法以及各部分名稱的掌握情況。每題反饋時有針對性的提問則能更深入地暴露學生的思維,了解學生學習的達成度。)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下冊)第68~70頁。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單,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法的積。
3.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出示主題圖)
談話: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小白兔是幾只在一起的?小雞呢?(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書:2+2+2=6(只)]
追問: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只?[板書:3+3+3+3=12(只),4個3相加得12]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它們有什么特點?(同組小朋友可以互相討論)
2.補充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第一個算式的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相加。像這種相同的數相加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比如,一雙筷子有2根,那么4雙筷子有多少根?誰會列式?
(板書:2+2+2+2=8)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板書:4+4+4=12)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聰明娃娃,喜歡嗎?表現好的小朋友都有機會獲得這兒的聰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嗎?
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個聰明娃娃?
讓學生獨立觀察得到:橫看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
(板書:5+5+5=5,3+3+3+3+3=15 3個5相加,5個3相加)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來的都是這兒一共有的聰明娃娃的個數,所以得數相同,都是15。
[設計意圖:通過安排一定量的同數相加的具體生動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構建乘法的含義打好基礎。]
二、初步認識乘法
1.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談話: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2+2+2+2=8)6張桌上呢?9張桌上呢?(請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小朋友,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24=8。介紹乘號、乘數、積等名稱。(板書:42=8或24=8,并在算式下邊標注乘號、乘數、積)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題。
3.反思乘法的意義。
談話: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在這里,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對用加法計算感到太麻煩的情境,激發學習新算法的欲望,幫助學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三、加深對乘法的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聰明娃娃帶了幾道題目來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出示題目)
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圖在括號里填上數,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好后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游戲。先看老師是怎樣擺的。(出示兩堆圓片,每堆3個)
老師是怎么擺的?也就是擺了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怎樣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樣想的?
下面讓小朋友自己來擺,聽清要求: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你先擺的是幾個幾?又擺的是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書上。
在小組內校對后提問:比較這兩種擺法,你發現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寫成乘法算式。
談話:剛才我們求9張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寫加法算式麻煩,現在你們會怎樣列式?
4.(出示第69頁“試一試”的跳繩圖)
談話: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提問分別出示:
(1)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 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3) 甩繩子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誰能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開放性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認為自己這節課上表現怎么樣?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幾個相同的數想加又可以用乘法計算的認識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式的積。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楚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難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一)初步感知幾個幾階段 (5分)
1、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彎彎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麗!小白兔和小雞一邊玩耍,一邊尋找食物。
2、仔細看圖:小白兔是幾只幾只在一起的?小雞呢?
3、誰會用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幾只? 幾個2相加?
板書: 2+2+2=6 3個2相加
誰會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幾只? 幾個幾相加?
板書: 3+3+3+3=12 4個3相加
4、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的加數,你發現了什么?(同桌討論)
5、第一個算式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都是3,在生活中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例子也挺多的。(學生口答)
如:一只手有幾個手指?兩只手有幾個手指?怎樣列式?幾個幾相加?
板書:5+5=10 2個5相加
教室里每組放6張課桌,3組放了多少張課桌?怎樣列式?幾個幾相加?
6+6+6=18 3個6相加
。ǘ┰俅胃惺“幾個幾”相加,引出乘法(學生在本了列式)(5分)
一雙筷子有幾支?那么4雙筷子有幾支?怎樣列式?幾個幾相加?
板書:2+2+2+2=8 4個2相加
8雙筷子有幾支?學生在作業本上列列算式。感覺怎么樣?
16雙筷子有幾個2?要列連加算式是不是更麻煩?那怎么辦?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乘法。(板書:認識乘法)
二、認識乘法
1.寫讀乘法算式,了解各部分名稱 (5分)
4個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者24=8
誰會讀這個乘法算式? (板書:2乘4 4乘2)
誰還知道各部分的名稱? (板書:乘數 積)
2.出示:27=14 35=15 46=24 指名讀算式,說出各部分名稱。
3.你能把黑板上的連加算式改成乘法嗎?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三.聯系實際,運用乘法
1.試一試: p2
2.想想做做: p3
3.找一找:哪些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算?為什么?
。1)3+2+4
。2)1+1+1+1+1
(3)4+4+4
。4)2+1+3+2
。5)18+18+18+18
。6)9+9
4.剛才算16雙筷子有多少只寫加法比較繁,現在你們會樣列式?
5.作業:試一試: p1/ (1) (2)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認為自己這節課上表現怎么樣?
板書:
認識乘法
2+2+2=6 3個2相加 2 3 = 6 32=6
3+3+3+3=12 4個3 43=12 34=12
2+2+2+2=8 4個2 4 2 = 8 24=8
乘 乘 乘 積
數 號 數
5+5=10 2個5 25=10 52=10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會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積.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談話:(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們和鄰居小雞們一起來到草地上玩耍,看著這些小白兔和小雞,你知遭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 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問:誰能用算式來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書:2+2+2=6)
迫問:這是( )個2相加得6呢
提問:誰能用算式來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只 ( 3+3+3+3=12)
追問:也就是( )個3相加得12呢
討論: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中的加數點,(小組討論)
小結:算式中的幾個加數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第一個算式的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 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相加.像這種相同的數相加的 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
(1)一雙筷子有2根,那么4雙筷子有多少根呢 怎 么列式 (板書:2+2+2+2=8)
提問: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8呢,
(2)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 個小朋友 怎么列式 (板書:4+4+4=12)
提問:這個算式又是表示( )個( )相加得12呢
3.從不同的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出示5 3排列的玩具娃娃)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 個玩具娃娃
提示:橫著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 (板書:5+5+5=15 3+3+3+3+3=15)
3個5相加 5個3相加
迫問: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你又發現了什么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的都 是玩具娃娃的總個數,結果都是15個.
二,初步認識乘法
1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頁例題情境田)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 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6張電腦桌呢 9張 呢 用你學過的方法試著計算,并把算式寫下來.
談話: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 (列出9個2相加的 算式太麻煩了)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用 乘法計算.(揭示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介紹:像4個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 寫作:42=8或24=8(板書);42讀作"4乘2",24 讀作"2乘4";其中""是乘號,4和2都是乘數,乘得的結果8叫做積.
完成第70頁"想想做做"第3題.
3反思乘法的意義.
思考: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 反過來42=8 和24=8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學生討論)
小結:4個2相加,我們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三,加棵對乘法的認識
1. 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第一幅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這是求( )個2枝呢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種算法簡便呢
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第1題的第二幅圖.
2.擺學具,寫算式.
教師擺出兩堆花片,每堆3個.
提問:老師是怎么擺的 也就是擺了幾個幾呢 怎樣列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讓學生按下面的要求擺一擺花片.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啟發:你擺的是幾個幾 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 讓學生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第2題的填空.
討論:比較兩種擺法,你發現了什么
(討論得出:無論是求4個2或者2個4,都可以列成 42或24)
3.(指"玩具娃娃"的加法算式)你能把這個加法算式 改寫成乘法算式嗎 (指"電腦"的加法算式)你能把求6個2和求9個2 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嗎
小結:求幾個幾相加,用乘法算比用加法算簡便.
4.拓展練習.
(出示課本第69頁上"試一試"的跳繩圖)從圖中你知 道了什么
提示:從"甩繩""跳繩"等不同的角度來看圖,你能提 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甩繩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
(2)跳繩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
(3)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啟發:求甩繩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就是求( ) 個( )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是( )( ).
追問:誰能解決其余的兩個問題
四,全課總結(略)
說明 "認識乘法" 這節課的設計,首先安排了一定量的,具 體生動的有關"相同加數相加"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幾個幾相加",并且通過強化"相同加數加法"的認識,找準學習乘法意義的起點;然后引導學生在既能用加 法又能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情境中,獲取信息,激活思維,在 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反思,逐漸形成了"幾個幾相加"寫成乘法算式比較簡便的認識;最后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使 學生接受并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義.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來自第一范文網。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6
課標要求與教材分析:
“認識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讓學生知道乘法的來源和含義十分重要。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因此,教材是在與加法的比較中引入乘法的。主題圖是草地上小動物的場景,讓學生感知、理解幾個相同數連加就表示幾個幾;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認識乘法的意義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感知“求幾個幾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寫比較簡便。”與過去的舊教材相比,蘇教版新教材強化了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簡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不再區分乘數與被乘數,“”讀作“乘”等),刪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義、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等抽象用語)。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掌握了加、減法的含義和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乘法的知識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一次飛躍。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對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和乘法計算及除法的含義和計算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比較熟悉兩個數相加或不同的數相加,對幾個相同的數相加接觸較少。讓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初步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簡單乘法算式的積。
2、使學生經歷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動,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課時課題 認識乘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能對簡單的實際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過列算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算式的奇妙與數字的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中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從而深切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對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能力,為認識乘法做好準備。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不斷體會乘法的實際含義,在比較中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和區別,初步體驗到求幾個相同數的和,列乘法算式通常比加法算式簡便。
使用教材的構想:
教材的安排沒有把乘法的意義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不斷體會乘法的實際含義。把認識乘法含義和應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優化概念形成過程。從蘊含乘法含義的例題啟,把形成概念和應用概念融為一體。因此在使用教材教學時,讓學生在操作、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和切實掌握。
教學流程設計 :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出示主題圖)教師談話: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小白兔是幾只在一起的?小雞呢?(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師:誰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2+2+2=6(只)]
師追問: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
老師想讓你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只?誰愿意試一試。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全班交流。
[板書:3+3+3+3=12(只),4個3相加得12]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它們有什么特點?(同組小朋友可以互相討論)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第一個算式的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相加!苍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列式,比較討論等,引導學生發現這一類特殊加法算式的特點(加數相同),為理解乘法做好鋪墊!
2.補充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像這種相同的數相加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出示:比如一雙筷子有2根,那么4雙筷子有多少根?誰會列式?
。ò鍟2+2+2+2=8)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板書:4+4+4=12)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ǔ鍪疽53形式排列的海綿寶寶)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海綿寶寶,喜歡嗎?表現好的小朋友都有機會獲得這兒的海綿寶寶。有信心得到嗎?
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個海綿寶寶?
讓學生獨立觀察得到:橫看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
。ò鍟5+5+5=15, 3個5相加
3+3+3+3+3=15, 5個3相加)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來的都是這兒一共有的聰明娃娃的個數,所以得數相同,都是15。
[設計意圖:通過安排一定量的相同數相加的具體生動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構建乘法的含義打好基礎。]
二、初步認識乘法
1.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談話: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2+2+2+2=8)6張桌上呢?9張桌上呢?(請學生把算式寫在題紙上)
師:同學們,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
。▽W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太麻煩)
師: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算式太長的問題,你們想學嗎?(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24=8。
老師說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叫乘數,等號后面的數叫積。
板書:4 2 = 8
(乘數)(乘數)(積)
介紹乘號、乘數、積等名稱。(板書:42=8或24=8,并在算式下邊標注乘號、乘數、積)
3、教學“試一試”
(1)出示例圖,自己先說說圖意。
。2)提問:圖中有幾組小雞?每組有幾只雞?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并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4)討論: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4、反思乘法的意義。
談話: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在這里,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多張電腦桌讓學生對用加法計算感到太麻煩的情境,激發學習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幫助學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三、課堂訓練與達標檢測
1.做“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談話:聰明娃娃帶了幾道題目來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出示題目)
。1)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圖在括號里填上數,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好后集體校對。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2、完成“想想做做”3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游戲。先看老師是怎樣擺的。(出示兩堆圓片,每堆5個)
老師是怎么擺的?也就是擺了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怎樣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樣想的?
下面讓小朋友自己來擺,聽清要求: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你先擺的是幾個幾?又擺的是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書上。
在小組內集體交流訂正后提問:比較這兩種擺法,你發現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4題。
讀出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什么。同桌同學先互說,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5題。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思考題:你會將下面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嗎?
(1)12+12+12+6=( )( )
(2)6+6+6+3=( )( )
。3)10+10+5+5+10=( )( )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開放性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能和小朋友們說一說嗎?你認為自己這節課上表現怎么樣?
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
兔的只數:2+2+2=6(只) 雞的只數:3+3+3+3=12(只)
3個2相加得6 4個3相加得12
2+2+2+2=8 (4個2相加) 4+4+4=12(3個4相加)
5+5+5=15(3個5相加) 3+3+3+3+3=15(5個3相加)
電腦的臺數:2+2+2+2 = 8(臺)
4個2相加,可以寫成:
42=8或 2 4 = 8
乘數 乘數 積
教學反思:學生一年級學過連加,但大多是不相同的幾個數相加,對相同數的連加接觸較少,而幾個相同數連加是認識乘法的生長點。因而在教學中,從相同數連加的認識入手,通過一系列題目的訓練,為學生認識乘法做好知識鋪墊。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引導學生感受相同數連加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通過比較,讓學生感悟乘法計算的優越性。最后借助多樣化、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動手擺,動嘴說,動腦想,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學生動手擺、說的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面不夠,今后要更多的關注學困生的思維訓練。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在感知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初步應用乘法概念觀察生活現象,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
教學難點: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喜歡小動物嗎?今天,我們要一起到動物學校去參觀。動物學校漂亮嗎?小朋友們在玩什么游戲?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1+2+3 5+5+5 4+6+8
4+4+4+4 3+3+4 2+2+2+2+2
。B透計算技巧:4+4+4+4=8+8=16)
二、感知“幾個幾”
1、觀察例1,初步感知“幾個幾”
瞧,動物學校的大門打開了。ǔ鍪局黝}圖)看,誰能提出數學問題?(小組交流)
。1)一共有多少個人完碰碰車?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嗎?
學生明確:小兔2只2只數,有3個2只,列式:2+2+2=6
。2) 一共有多少人玩跳繩?你是怎么數的?怎樣列式?
學生明確:雞3只3只數,有4個3只,列式:3+3+3+3=12
教師板書(2+2+2=6 3+3+3+3=12)(引導學生數一數各是幾個幾)
3個2 4個3
2、學習試一試,再次感受“幾個幾”
出示花片圖,提問:一共擺了多少個花片?你是怎樣看圖的?用加法怎樣列式?是幾個幾?
。1)橫著看,每排有5個花片,5+5+5=15,是3個5。
。2)豎著看,每列有3個花片,3+3+3+3+3=15,是5個3。
剛才我們看的方法不同,先橫著看,再豎著看,列出了這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你發現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這兩道加法算式的得數相同嗎?(學生討論、交流)
歸納小結:看的角度不同,但花片的個數不變:3個5和5個3相加的結果(得數)是相同的。
3、找共同特征——“幾個幾相加”
談話:我們在動物學校,看到了許多小動物,做了數學題,列出了4道加法算式,請仔細觀察這四道算式,你能發現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和以往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輕輕讀讀算式,然后同桌交流交流。
集體交流:得出①都是連加;②每一題的加數都一樣。師生共同歸納:在同一個算式中每一個加數都是一樣的,都是相同的幾個幾相加。
三、認識乘法
1、乘法的讀寫及各部分名稱。
師:今天我們遇到了好多加數都一樣的加法題,在生活中像這樣求幾個幾連加的算式還會有很多,但有時這些的式子寫起來會很長,很麻煩,你想用一種簡便的方法表示它們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簡便的運算方法——乘法。提示課題。(板書:認識乘法)
你在哪聽說過乘法,你對乘法了解多少?(學生回答)
我們再去參觀一下動物學校的電腦教室吧。
。ǔ鍪倦娔X圖片)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2+2+2+2=8)
講述:求4個2是多少,還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如4個2相加得8,可以寫為24=8,或者也可以寫為42=8。(板書)(學生齊讀式子)
師:乘法像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和減法一樣,也有表示乘法的符號,和各部分的名稱,請大家打開課本,認真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W生自學課本,了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及乘法算式的讀寫法。)
先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在說給全班的同學聽。
師:(結合學生的匯報交流形成板書)
4 2 = 8 (讀作“4乘2”)
或 2 4 = 8 (讀作“2乘4”)
┇ ┇ ┇ ┇
乘數乘號乘數 積
2、 改寫算式
。1)改寫板書中的連加算式
2+2+2=6 3+3+3+3=12
學生說出相應的乘法算式,教師板書。
四、練習應用
1、感知乘法的簡便。試一試。
指導看跳繩圖,這是幾個幾?用加法和乘法你會列式嗎?讓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匯報之后討論:求4個5是多少,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種寫法簡便?如果讓你表示10個5相加,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法來表示?哪一種更快更簡便呢?我們來比賽一下。
2、“想想做做” 第1題。
、 出示鋼筆圖。
一共有個2枝。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你是怎樣寫的?為什么寫2和3相乘?
⑵ 出示鮮花圖。
一共有個5朵。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你是怎樣寫的?為什么寫2和5相乘?
讓學生獨立列式,集體訂正。
3、 操作感知。“想想做做” 第2題。
老師帶來了圓片,我們擺一擺,再寫算式。
。1)每堆擺2個,擺4堆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每堆擺4個,擺2堆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3)你想擺幾個幾?
4、“想想做做” 第3題。
讀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多少。
35=15 64=24 27=14
5、“想想做做” 第4題。
4乘5寫作( ),5乘4寫作( )。
6、開放題:游戲,聽命令,排排隊,寫算式。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簡便的運算方法,是什么?(乘法)你能說一個能用乘法計算的加法算式嗎?(學生舉例)能說一個不能用加法計算的加法算式嗎?討論:復習題中的1+2+3=6 3+3+4=10能寫成乘法算式嗎?能不能想個辦法,不改變這個算式的得數,但是又能把它改寫成乘法呢?
在我們周圍,日常的生活中,你能舉出一些可以用乘法解決的例子嗎?下課后請同學們帶著這個數學問題好好找一找,我們下節課再交流。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了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名稱;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能正確的讀寫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點]:學生在經歷了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小朋友們,你們上小學快一年了,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本領,今天啊,老師帶你們去參觀一所特殊的學校?,這是一所動物學校,青青的草,彎彎的小河,小動物在這所美麗的學校里學本領呢!學校里有哪些小動物。
二、自主探索,認識幾個幾相加
1、小兔一共有多少只?
你是怎么數的?
這是數的,你能用算式算出來一共有多少只嗎?
那么小雞一共有幾只?
你是怎么數的?
你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嗎?
2、你發現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1)“2+2+2=6”
相同加數是幾?
幾個2相加?
3個2相加得幾?
全班齊說:相同加數是2,3個2相加得6。
(2)“3+3+3+3+3=12”
這道算式相同加數是幾?
幾個3相加?
4個3相加得幾?
誰能完整地說?
3、“6+6+6=18 4+4+4+4=16”
和你的同桌選擇一題完整地說說“相同加數是幾,幾個幾相加得幾”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花片圖
看!美麗的花兒也爭先開放了,裝扮著春天,橫著看,第一行有幾多花?
第二行呢?第三行呢?
除了橫著看,還可以怎么看?
豎著看是幾朵幾朵多排的?
要求一共開多少朵花,可以怎樣寫加法算式?(3+3+3+3+3+3=15)
這是幾個3相加?
還可以寫出別的加法算式嗎?(5+5+5=15)
這是幾個5相加?
。2)生填書p68 試一試
(3)小結比較:
求一共有多少朵花,我們可以橫著看也可以豎著看,并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兩道算式的得數相同嗎?
三、認識乘法
1、在我們的生活里有許多這樣幾個幾相加的問題,讓我們到小動物的電腦教室去找一找(出示電腦圖)
每張桌子有幾臺電腦?
有幾張桌子?
要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怎么加法算式?
幾個幾相加?
如果我們班上每張桌子上有2臺電腦,要算一共有多少臺電腦怎樣寫加法算式?(師生齊說2+2+2+2······)
太麻煩了!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呢?
象這樣加數都一樣的加法可以寫成乘法。
3、認識乘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稱
4個2相加可以寫成42=8或者24=8
這個算式里有一些新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猜猜這是什么符號?
乘法象什么?
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邊說邊寫:先向左斜,再向右斜)
乘號兩邊叫“乘數”。得數叫做“積”。
追問:2是什么?4是什么?
8呢?“”呢?
算式讀作“2乘4等于8”。(多人讀)
4、填寫書p70 3
獨立做,指名板演。
5、出示口算黑板
3個7相加 5個6相加 4個2相加 6個8相加 8個6相加
指明多人說乘法算式
6、教學“試一試”
出示跳繩圖
看,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
每組都有幾個人?
求一共有多少人,加法算式是什么?(齊讀算式)
是幾個5相加?
會寫乘法算式嗎?(齊讀算式)
剛才我們讀了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們覺得哪種方法簡便?
你們愿意和乘法做朋友嗎?
四、鞏固延伸,拓展練習
1、 現在讓我們來活動一下,動手擺一擺學具,請一個小朋友到黑板前和大家一起擺
要求(1)每堆擺2個,擺4堆
集體校對擺法
一共擺了幾個圓片,怎樣列加法算式?
是幾個2相加?
怎樣列乘法算式?
要求(2)每堆擺4個,擺2堆
集體校對擺法
一共擺了幾個圓片,怎樣列加法算式?
是幾個幾相加?
怎樣列乘法算式?
2、 出示草莓圖
左邊有幾個草莓?
右邊的草莓被擋住了,想想如果可以用乘法來算它的總數,右邊應該是幾個草莓呢?
乘法算式怎么寫?
說的真好,老師送你一個草莓。現在要求一共有多少個草莓還能用乘法算嗎?
為什么呢?
你能不能想辦法讓它可以用乘法算呢?
3、 詩句中的數學問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五、總結
今天我們參觀了動物學校,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乘法”,課后再請小朋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再和老師交流交流。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1—3頁。[教材簡析]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情景圖,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意義作好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幾個幾的認識。第二道例題在充分感知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用乘法算4個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的同時,教材結合前一個算式著重介紹乘號,后一個算式著重介紹各部分的名稱。至于乘法的意義,是這道例題最重要的內容,理解“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跋胂胱鲎觥钡牡谝活}是看圖列式,第二題是先按要求擺學具再列式,通過這兩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第3、4題鞏固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掌握。[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把幾個相同的數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2、使學生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教學過程]一、引入談話。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動物樂園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二、認識“幾個幾相加”。1、學習例題,初步感知。(1)提問:在動物樂園里有些什么小動物呢?(2)提問:兔一共有幾只?小雞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導學生一起從圖上數出3個2和4個3;板書算式:2+2+2=6(只) 3+3+3+3=12(只)2、觀察比較,再次感知。(1)請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每個算式里的加數都是相同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都是幾個相同的數在相加”。(2)用“幾個幾相加”表述。啟發提問:你能用幾個幾相加得幾這樣的說法來說一說每個算式嗎?(3)教師小結 這兩個算式里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幾個幾相加”是認識和學習乘法的生長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圖上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語言說一說等數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含義,為學習乘法做好孕伏。)3、完成“試一試”,深化感知。(1)第1題先讓學生看圖數一數有幾個幾,然后照著擺一擺,邊擺邊說1個2,2個2……最后讓學生填一填。(2)第2題先讓學生直接擺出3個4根,然后指著數一數,最后填一填。(兩題的不同練習方式,一方面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饋了學生對于“幾個幾”的認識和掌握情況。)三、認識乘法。1、學習例題(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圖,說說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可以列成怎樣的算式?它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2)(2)認識乘法教師說明:像這樣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板書課題:認識乘法)。4個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寫成4×2或2×4提問:4×2和2×4都表示幾個幾相加呢?等于幾呢?(板書=8)教師在算式“4×2=8”中介紹乘號和讀法(板書“乘號和4乘2”字樣)學生讀一讀這個算式,再讀一讀“2×4=8”這個算式。教師再在“2×4=8”算式中介紹乘數和積,(板書各部分名稱)學生說一說“4×2=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引導反思:想一想4個2相加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寫成幾個乘法算式?分別是怎樣的?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教師小結:4個2相加可以寫成兩個乘法算式4×2=8和2×4=8,他們都表示4個2相加。(教師的談話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學習;在兩個乘法算式中分別介紹算式的讀法和各部分名稱則有機地分散了對于乘法的認識,使學生學得更明晰;引導學生的反思和適當的小結更讓學生對于乘法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2、試一試(1)學生觀察圖畫,數一數有幾個4,并填一填。(2)想一想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3)反饋核對。提問:計算4個5相加的和可以用幾種方法計算?列乘法算式時是怎么想的?得數是怎么知道的?教師小結:看來幾個幾相加就可以寫成幾乘幾。(4)觀察比較。請學生觀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5)教師小結:幾個相同的數連加時,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教師沒有在教學中直接說明,而是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致,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另外練習反饋時的提問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四、課堂總結想一想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必要的學習反思和總結,有助于讓學生養成學后思的好習慣,幫助他們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存儲和納入相應的知識結構中去)五、聯系生活,感受應用。提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問題也可以用乘法算?(聯系生活的例舉,可以考察學生對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六、鞏固練習。1、想想做做1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反饋交流,著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列成那樣的乘法算式?這兩個乘法都表示什么?2、想想做做2學生獨立填寫,然后交流核對。3、想想做做3(1)第1題先讓學生擺一擺,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2)第2題學生獨立看題,擺學具,填寫。(3)思考:寫乘法算式的時候先要想什么呢?4、想想做做4同桌互相讀一讀,說一說,教師再指名幾生進行反饋。5、想想做做5學生先填寫,然后核對,再比較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強調讀法和寫法的統一。(多樣的有層次的習題能全面地檢查學生對于乘法意義的體會、理解程度和乘法讀、寫法以及各部分名稱的掌握情況。每題反饋時有針對性的提問則能更深入地暴露學生的思維,了解學生學習的達成度。)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理把幾個相同的數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2、使學生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難點: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第一課時、認識乘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內容。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準備:學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 生活動
一、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和減法,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這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讀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2)提問:圖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樣算?
板書:2+2+2=6(只)
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著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的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圖。
(2)例1,提問:橫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根?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算?求一共的根數,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3)例2,提問:橫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根?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算?求一共的根數,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4)學生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交流。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嗎?(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幾?
。3)老師說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數計算,寫成24=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范寫“”)。
。4)4個2相加得8,不僅可以寫成24=8,還可以寫成42=8,誰會讀這個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有名稱的,誰先來說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答老師板書:2+2+2+2=8
。訑担訑担訑担訑担ê停
老師說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叫乘數,等號后面的數叫積。
板書:42=8
(乘數)(乘數)(積)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說說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乘數,等號后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例圖,自己先說說圖意。
。2)提問:圖中有幾組小雞?每組有幾只雞?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并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4)討論;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說一說,列算式。
說一說。
先說一說,在填寫,完成”試一試“。
列算式,說一說。
讀一讀。
說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
回答問題再填寫。
三、 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1盒有多少枝?有幾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幾個幾?
學生填空獨立完成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3、完成”想想做做“3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4
讀出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什么。同桌同學先互說,再指名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5。
四、 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11
一,激趣導入,建立幾個幾的概念.
師:春光明媚的早晨,小兔們正在河邊愉快的玩耍,小朋友們我們看這幅圖(課件出示),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許多小兔.
師:還有小朋友說得更具體嗎
生2:我看見了6只小兔 ,3群小雞,還有一座小房子.
師:小兔在哪里
生:有2只在河邊,2只在橋上.
師:還有嗎
生:還有2只在草地上.
師:我們看一下,2只,2只,2只(教師逐一指示)有幾個2
生:有3個2只.
師:2只2只數一數有幾只小兔.
生數.
師:我們能用什么方法算出來.
生:加法.
生:2+2+2=6
課件出示算式.
師:這里有幾個2連加
生:3個2連加
師:小兔有幾只
生:6只.
師:小雞每群有幾只
生:草地上有3只,小河邊有3只,房子旁邊有3只,樹旁有3只.
師:一共有多少只 有幾個3只
生齊答:4個3只
師:誰能用算式算出來.
生:3+3+3+3=12(只)(課件出示算式)
師:這里有幾個3連加
生:4個3連加.
師:4個3連加是多少只
生:12只.
[評:通過創設一個童話場景,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及注意力,更能引入幾個幾的概念,讓學生有充分觀察的機會,找出幾個數連加的算式可以用幾個幾來表示,通過組織學生發現,發言,為創設學生大膽表述的機會,從而從比較具體的現象抽象出幾個幾的概念.]
二,試一試.
師:小朋友說得真完整,兔寶寶和雞寶寶都非常高興.它們給送來了幾幅小畫片,小朋友們,你們認為我們可以怎樣看這些小畫片 (課件出示每行5朵,共3行的圖畫)
四人小組計論.
生:豎著看.
生2:橫著看.
師:橫著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橫著看有5個小花.
師:你能說得更完整嗎
生:橫著看3排都有5個小花.
師操作課件,顯示每行有5個小花.
師:一排有幾個,有幾排.
生齊答:5個,有3排.
師:一共有幾朵,我們等會算.還可以豎著,我們看到了什么
生:有5個3排.
師:能解釋5個3排是什么意思嗎
生2:有5排,每排有3個.
師: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 (課件顯示)
師:這樣該怎樣算出來,老師讓大家動動腦筋,請大家在課本上算出來.
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計算.
師: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橫著看是:5+5+5=15.
師:這是幾個5相加,得多少
生:這是3個5相加得15.
師:豎著怎樣計算.
生:3+3+3+3+3=15,5個3相加得15.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么有趣的發現嗎
小組討論.
生:都是等于15.
生:它們的數字沒變.
師:它們橫著我們得了······
生:3個5
師:豎著看得到了······
生:5個3
師:它們的得數都是15.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評: 本環節先組織學生討論觀察圖畫的方法,從而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然后組織學生發現,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在合作交流中發現規律,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讓學生知道看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策略.《新課標》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人的發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性的"研究"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本環節中教師充分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看圖片,然后放手讓學生討論,在討論中發現不同的結果,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學生也得到了數學思維的鍛煉.]
三,認識乘法.
1,出示另一幅電腦圖.
師: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生:桌子和電腦.
生:我看到了每排2張電腦有這樣的4排.
師:說得真完整.一共有幾臺 怎樣計算
生:2+2+2+2=8(臺).
師板書.
師:這里有幾個幾連加.
生這里有4個2連加.
師:像這樣的算式,我們不但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今天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乘法.板書.
師:請齊讀.
生齊讀:乘法.
師:4個2寫成乘法算式是這樣的,仔細看.
師板書:4x2 2x4
課件出示乘法的來歷.
2,指導讀寫.
師:乘號是這樣寫的,把加號稍稍轉動一下,請同學們拿出手來一齊書空,先右寫,再左寫.這就叫乘號,讀的時候讀作"乘",跟老師讀:乘.
讀算式.
師:2+2+2+2+表示4個2相加,4x2也表示4個2相加,所以他們的得數是一樣的.4乘2等于多少 (生答:8)板書:8.2x4等于多少呢 板書:8
師:我們把"x"號旁邊的數叫做乘數,板書:乘數,我們把計算的結果叫做積.板書:積,誰能說說2x4中2和4叫做什么,8叫做什么
生:2和4叫做乘法,8叫做積.
四,鞏固練習
1,練習1
師:同學們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生:同學們有跳繩.
生2:有4組小朋友在跳繩,每組有5個人.
師:你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嗎 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
提問
生:我算的加法算式是5+5+5+5=20(人)
生2:我算的乘法算式是4x5=20人或5 5x4=20人.
課件顯示算式.
師:這是幾個幾的和,你認識哪種方法更簡便
生:乘法.
師:是的,乘法比加法算起來更簡便.
2,練習2
出示另兩幅圖.
師:同學們你們看了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吧.
提問
生:我看見了有3盒鋼筆,每盒有2支,有3個2支.
師:另一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你自己說一說吧.
提問
生:我看到了有2束花,每束5朵.
生2:我看到了有2個5
師:一共有幾支鋼筆,有幾朵花,你會算嗎 算算看.
生獨立計算.
[評:這兩個練習貼近乘法學習重點,學習幾個幾連加時怎樣用乘法來表示及計算.教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觀察中及表述中學生解答,學會分析.]
3,擺一擺
師:請左邊的小朋友拿出小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右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他擺了幾個幾.
生:我的同桌擺了4個2.
師:一共有幾個圓片,請填有書.
提問
生:加法算式是2+2+2+2=8,乘法算式是2x4=8,4x2=8.
師:請右邊的小朋友拿出小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右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他擺了幾個幾.
生:我的同桌擺了2個4.
師:請算一算一共擺了幾個.
生答(略)
師:通過這樣的擺一擺,算一算,你有什么有趣的發現,同桌討論討論.
提問
生1:我發現了結果是一樣的.
生2:加法算式不一樣.
師:怎么不一樣
生3:2+2+2+2=8 4+4=8
師:你知道為什么不一樣嗎
生:因為擺得不一平.我的同桌擺的是2個4,我擺的是4個2.
師:原來擺得不一樣,所以加法算式也會不一樣.我們還發現還有什么是一樣的
生:乘法算式是一樣的.
師:是的,雖然擺得不一樣,加法算式不一樣,但乘法算式是一樣的.
[評:通過擺一擺,使學習的形式更多元化更具體化.學生在擺中不但認識到乘的含義,而且在擺中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述能力.通過兩種不同的擺法的比較,認識到加法與乘法的不同之處,攻破了學習難點.]
4,練習說乘法每部分的名稱.
師:請說出3x5=15各部份的名稱.
生說(略)
師:其他兩個算式請你跟同桌互相說說吧.
5,寫算式.
師:4乘5和5乘4寫作什么 請你自己寫一寫.
五,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習到了些什么
生:我認識了乘法.
生2:我知道乘號是怎樣寫的.
生3:乘法算起來更簡便.
······
師: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乘法,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的.
[評:課堂總結,讓學生整理學內容,概括性地復習學習要點.]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12
[《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讓學生體會到“幾個幾相加”,
《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有的運用已有數數經驗按群數或逐個數,還有的說出了幾個相同數連加的算式。雖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沒有接觸,但生動有趣的情境喚醒了學生的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積累,自覺地把知識遷移,在解決幾個相同數相加的問題中獲得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體驗。
在看圖按群數出雞、兔的數量,列加法算式計算數量后,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各算式的異同,再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等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幾個相同數連加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算式的理解。
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教學反思《《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更是如此,動手操作是他們思維的源泉與起點,通過動手操作,把活動中積累的經驗轉變成豐富的表象,是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認識了“幾個幾相加”后的試一試中,安排了“擺一擺,填一填”,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操作和觀察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的含義。經過一節課數下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看圖得出幾個幾相加,并正確列出乘法算式。
在學生沒學這課以前,其實有一部分學生對于乘法已有知曉,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訣了,所以,在教學時,不能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置于不顧,教師一味地講解給學生聽,而應該先讓學生來說說看,象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還有沒有其他的更簡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學生知道的話,那就要請他來介紹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如果學生說不清楚,可以請全班學生開動腦筋來試著寫寫看,最后再公布正確的寫法。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對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觸后,可以請學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這些素材作為數學研究材料,使得學生感到數學親切、真實,研究的就是身邊的事,從而樂于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13
《認識乘法》,它是在掌握幾個數連加的知識基礎上引入的,本課需要學生明白乘法的意義。對本課的教學,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反思:
。1) 眼、口、手多種感官并用,加深學生體會——“幾個幾”代表的含義
由課本的情景圖,觀察圖,提出問題:兔有多少只?如何列式計算,這是個重點,再次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兔排列的特點,小兔是兩只兩只排列,適時問:看到了幾個兩只?那么要求兔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列式?列出連加的算式2+2+2=6(只)。學生會對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通過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再讓學生動手操作畫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我的要求是用畫片擺一擺,一堆擺2個,擺3堆;然后我又加上一個條件,將畫片排排好,變成一排3個,共兩排,引導學生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發現是2個3,列式求數量,這樣在對比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在學習中,通過眼睛看,用嘴巴說,用手寫,等多種感官并用,可以充分集中注意力,加深對“幾個幾”含義的體驗和感知。
。2)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對于學習知識,當知道為什么要學,人們會主動去學。這樣學習效率便會提高。為什么要學習乘法?我覺得一定要使學生明白。首先,在例二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用乘法書寫簡便。因而,教學時我創設對比情境,讓學生寫出“3個2相加”到“5個2”,再到“100個2”,一開始學生覺得很簡單,3個2,5個2,都沒有問題,但到了100個2,問題便出現了。“太煩了!”“太多了!”“寫到什么時候!”學生紛紛疑問。此時我恰到好處的引入乘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其次,通過思考用加法算和乘法算的結果是一樣的,它們求的都是總數,讓學生明白乘法和加法的聯系。
。3)注重應用——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所以在學生認識乘法之后,我注重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孩子們說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一支毛筆2元,買4支毛筆多少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的得到培養。
蘇教版二上《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的核心內容是認識、理解、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二年級學生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已有生活經驗中很少用“幾個幾”進行描述;學習加法的過程中,雖算過同數連加,但并不要求說出是幾個幾。由于二年級學生是初次接觸乘法,認識“幾個幾”,接受新知有個過程。在教學中,必須通過不同的情境和實例,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形象感知,才能讓學生領悟到這些不同實例的相似之處,從而在腦中建立起乘法意義。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幾個幾”,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在在具體情境中形成對“幾個幾”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主題圖,引導學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組,每組就是1個2只,兩組就是2個2只,三組就是3個2只……;再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并說說:每幾根小棒一組,一共有幾組,也就是幾個幾根小棒?…….然后組織學生畫一畫:每3個圓圈一組,畫5組,是幾個幾?你能用三角形畫出4個3嗎?……
雖然課上我始終努力讓學生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對“幾個幾”的認識和正確表達, 但仍有部分學生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義理解不很清晰,如“5個3寫成“53”后,對乘法算式中“5”和“3”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表達中時常出錯。顧慮到學生首次接觸乘法,接受新知有個過程,擔心過分抽象強化反而不利。于是在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注意讓學生去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系,讓學生不斷聯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課的最后,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展開了豐富的想像,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相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得到了有效強化,乘法意識頁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認識乘法》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第68-70頁
教學目標:
、抛寣W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和算式部分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谱寣W生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出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習慣,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褰虒W例1
師:小朋友們,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小草綠了(多媒體出示草地圖,配以輕快的音樂),一群小動物們到草地上來玩,瞧,它們來了(2只小兔子出現在畫面上,并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認識我嗎?按著2只2只共6只出現在畫面上)。誰能看著這些小兔子給大家提一個教學問題?(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師:誰會說一道連加算式?生:2+2+2=6
師:小兔子們玩得可高興了,聽,它們把誰給吸引來了?(多媒體顯示母雞邊叫邊3只3只出現在畫面上(同上,由學生提問并列出連加算式)3+3+3+3=12
師:觀察這兩道連加算式,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1:它們都是連加算式。生2:第一道算式3個2相加得6,第二道算式4個3相加得12。
、嬖囈辉
師:小兔子在草地上摘了很多花帶給小朋友(出示花圖,每排5朵,共3排),誰能又對又快地數一數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朵花?學生數后,交流結果。
師:你們是怎么數的?能說出一道連加算式嗎?
生1:我是橫著5朵5朵數的。(帶領大家一齊數,并依次在旁側有序出示豎擺的3個5)5+5+5=15
師:幾個幾相加得多少呢?生1:3個5相加得15。
生2:我是豎著3朵3朵數的。(帶領大家一齊數,并依次在下端顯示橫擺的5個3)
師:幾個幾相加得多少呢?生2:5個3相加得15。
師:比較以上2道算式,它們有什么地方不同,有什么地方相同?
生:第一道算式是3個5相加,第二道算式是5個3相加(雙手交叉)得數都是相同的。(初步滲透乘法交換律)
二、課間操(師帶領學生做相干游戲)
三、新授
、褰虒W乘法
師:剛才大家做拍手游戲時,每個小朋友都伸出了2只手,一個小朋友有2只手,那你們小組有多少只手?(生在小組內數,并匯報結果。)寫出連加算式:2+2+2+2+2=10
師:我還想知道我們班男同學、女同學以及全班同學一共有多少只手,如果把那么多的2相加,你們感覺怎么樣?
生1:加數太多了。生2:算式太長了。生3:好麻煩……
師:想不想把這些長長的連加算式變得簡便一些呢?
生(齊聲):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乘法(板書:認識乘法)
師以2+2+2+2+2=10為例教學乘法算式。
師:加數都是2,太多了,我只寫一個2代表一下,再寫一個乘號(停頓一下,賣個關子),乘號后面還得寫一個數,這個數寫出來后大家就知道上面的加法算式中有幾個2相加了,你們猜,我要寫幾?(學生猜)
師:有很多小朋友都猜我要寫5,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有5個2相加,所以要乘5。
師:你們全猜對了,25=10還可以交換乘號兩邊的數寫成52=10。再認識乘號,進行象形記憶,認識乘數、積,讀算式。
師:誰還能把最前面的兩道連加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說說你的想法。(交流中突出其中一個乘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
㈡擺一擺
、艓熣f,生擺:每堆擺2根,擺4堆,再說出連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說說你的想法。
、粕f,生擺,再進行反饋交流,體現自主學習。
㈢試一試
師:我們一起到操場上看一看,那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學生跳繩圖,5人一組,共4組)
師:數數、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組5人,一共有4組小朋友。生獨立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展示結果,組織全班交流。
師:如果讓你選擇其中一種寫法,你愿意寫連加算式還是乘法算式?為什么?(讓學生充分感知乘法比加法簡便。)
三、聯系實際,運用乘法
、懦鍪镜陬}鋼筆圖及花圖,觀察后完成填空練習。
⑵創設賣商品情境(多媒體展示3類商品,玩具類每種價格5元,水果類,每種價格2元,學習用品類,每種價格10元)選擇你喜歡的一類商品,說說連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或者直接說出乘法算式也可。(學生說,全班評議。)
四、拓寬練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馬虎,老師給他出了一道題2+2+3=7,他用乘法算式表示23=7,請你們來當小老師評一評,他能不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為什么?(生討論后交流。)
生1:不能,因為23=6。生2:不能,2+2=3有一個加數跟大家不一樣,只有加數都一樣,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五、總結
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覺得你學得怎么樣?
六、作業布置
生活中除了買商品可以用到乘法以外,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今天的作業就是到生活中去找乘法算式。
簡評:這篇教案是“認識乘法”的第一課時,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情境為素材,加強幾個相同數連加,為初步認識乘法作比較充分的準備。第二,教學例2時跳出了教材的限制,就地取材,以課間操的方式引入小組內數手,以全班有多少只手,寫成連加算式太長了,讓學生產生認識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產生一種尋求簡便寫法的需要,再引入乘法的教學。第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教學乘法算式中第二個乘數的意義時讓學生猜,引發學生好奇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學習活動中來,在“擺一擺”活動中,除了師說生擺這一形式,還讓學生自己說自己擺,學生出現了多種擺法及多種乘法算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第四、把理解乘法意義和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以生活中常見的買商品這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第五、本節課注重學科的整合性,各環節過渡自然,結構緊湊,環環相扣,使學生對每個活動都感到有趣,又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所以,趣味性、主動性、現實性、整合性是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正因為有了這些特點,才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