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乘法 第一課時集體備課說課稿
教材簡析:
《認識乘法》是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單元內容,是整冊教材的重點之一。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對學習乘法口訣、乘法計算以及除法的含義和計算來說,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幾個相同的數連加,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的意義作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加深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
第二道例題在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用加法算 ,也要用乘法,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中的1—5題由看圖找幾個幾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根據要求擺一擺,分別列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最后練習乘法算式的讀寫法,幫助學生鞏固對乘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的含義。會用加法、連加法求物體的總數。而乘法的知識是認知上的一大飛躍。乘法意義屬于運算概念,低年級學生形成概念一般都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通過加工成表象或抽象出概念,并需要在實踐中運用概念以進一步理解概念。這部分內容要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和切實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2、使學生在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求幾個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的活動中,培養有條理地思考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怎樣改寫乘法。
課前思考
1:如何讓學生認識到特殊的加法是教師有意提供算式還是自然狀態下生成?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乘法意義屬于運算概念,概念的形成是和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例題1書上呈現的是兔3個2只、雞4個3只,意在讓學生認識幾個幾,但我們都認識到這對建構“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這個知識的準備是不夠的,覺得應該增加些“給加法算式分分類”的教學點。是教師有意提供算式還是自然狀態下生成?我覺得充分利用情景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現、提出、解決問題,并生長新的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自己發現的數學信息:樹:2+1=3(棵);兔:2+2+2=6(只);、雞:3+3+3+3=12(只);橋:1座 。再引導將這些算式分分類,學生自然而然的認識到兔:2+2+2=6(只);、雞:3+3+3+3=12(只)這兩個算式的特殊性,感知連加算式中加數相同和不同的兩種情況,為下面的新知學習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