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乘法 第一課時集體備課說課稿
2、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是直接介紹例題2還是創設一個小情景?
一般情況下學生對寫3、4個加數連加這樣的算式不覺得麻煩。像例題2:4個2連加也還比較方便。這樣引出是為教而教,讓學生處于無需要狀態下接受。嘗試如下設計:在試一試實踐操作后,師:剛才我們通過擺一擺幾個幾,寫出加法算式,下面我們來聽要求寫算式。比一比,誰又對又快。一對同桌2個人,兩隊同桌幾個人?第一大組有5對同桌,一共有多少人?第二大組有6對同桌,一共有多少人?全班有22對同桌,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肯定第1到第3問,學生還能頂得住,到第四問會爆發:驚叫、埋怨、索性不寫了……而通過預習的學生會提出我有好辦法……這樣可以引出乘法的意義和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感知“幾個幾相加”
1觀察情境圖交流收集到的數學信息
重點(1)、交流圖上個物體的的排列情況及總數的計算方法。 (樹、橋也板書出來,為區別對比,為加深認識:加數不同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一個數也能寫成乘法算式)
(2)、分類 區別加法算式的不同,感知“幾個幾相加”。(引導會說幾個幾、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
2操作感知幾個幾的含義
重點 (1)、按書本要求操作
(2)、自己擺幾個幾,匯報交流。(師根據交流板書,為后期改寫乘法算式準備素材)
(3)、按要求寫乘法算式 一對同桌2個人,兩隊同桌幾個人?第一大組有5對同桌,一共有多少人?第二大組有6對同桌,一共有多少人?全班有22對同桌,一共有多少人?(引出乘法的意義和必要性。)
三、認識乘法
1、自習例2 認識乘法算式的由來及各部分名稱、讀法
要求:自己看例題2帶著以下幾個問題思考
(1)乘法算式中的3個數分別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
(2)一個加法算式可以寫幾道加法算式?
(3)乘法算式個部分的名稱是怎樣的?
(4)乘法算式怎樣讀?
2、交流 明確: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是乘法算式的兩個乘數,位置可以交換,加法算式中的和是乘法算式的積。(積就是要求出的總數)
追問:在這幅圖中,42表示什么意思? 24呢?(加深乘法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幾個幾相加可以用兩個乘法算式表示;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3、拓展
黑板上的這些算式,你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嗎?(依次從例題1的樹、兔、雞等開始)
重點討論:樹的總棵數為什么不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質疑:橋:1座,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學生展開辯論,引出橋是1個1,幾個幾的和可以用乘法算,1個1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表示:11=1(利用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相同加數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一個數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為后面的乘法口訣 “一幾得幾” 編寫掃除障礙。)
四、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支、幾個幾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3(1)先讀要求,說擺幾個幾 ,再操作,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集體交流。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擺法不同,算式可以相同)
3、完成“想想做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