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通用12篇)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發布時間:2023-02-06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通用12篇)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習慣。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4、讓學生經歷線段圖這一數學模型的演化形成過程,感悟線段圖對于解決問題的輔助作用

  二、教學重點: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使學生利用擺學具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學具卡、紅色及藍色圓形卡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去郊外采桃子,桃子又大又紅,他們采的可高興了。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好朋友小兔子。小兔子問:“你們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課件出示問題:猴哥哥和猴弟弟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師:要想求猴哥哥和猴弟弟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我們必須先知道什么?

  (猴哥哥和猴弟弟分別采了多少個桃子)

  師:那么猴哥哥和猴弟弟分別采了多少桃子呢?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猴弟弟2個,猴哥哥3個,合起來5個)

  師:一共幾個?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2+3=5(個))

  師:算式中的2、3、5分別代表什么?

  (隨生講解,課件出示各個數字所指代部分)

  師:第二天他們又去采桃子了,這次他們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課件演示弟弟3個,哥哥5個,合起來8個)

  找生列算式及解釋各部分含義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師:到了第三天,猴哥哥看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忍不住想考考你們。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板貼)我把你說的記下來。同學們請看,我們把圖片當中的數學信息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是一道完整的應用題。誰來讀讀題?

  提問: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也就是求什么?

  師:那到底猴哥哥和猴弟弟這次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學具板和小圓片,請同學們同位兩個一組,一起擺一擺,互相說一說,到底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子?

  小組交流、匯報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來說一說,聽聽老師是不是說的和你們一樣。擺出猴弟弟的四個,然后先擺猴哥哥和猴弟弟同樣多的部分,再擺猴哥哥比猴弟弟多的3個,同樣多的和多出來的合起來就是猴哥哥的桃子數,在把猴弟弟的桃子數合起來就是總共的桃子數。同位兩個再完整的互相說一說。

  師:現在請把算式寫在你的練習紙內1號空格內。

  生展示算式

  有可能出現:

  方法一:4+3+4=11(個)

  方法二:4+3=7(個)7+4=11(個)

  方法三:4+4+3=11(個)

  師:同學們請看,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是先求出哥哥的的4+3,在和弟弟的合起來就是一共的,其實他們是不是同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思路非常清晰。那第三種方法呢?4+4先求的什么?再+3是什么意思?這兩種方法你覺得哪一種思路更加清晰?

  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用第一種方法來繼續解決問題。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師:小猴子一家采夠了桃子,興高采烈的去參加羊羊運動會了。在運動會上,灰太狼說:我得到了7塊金牌;喜羊羊得意的說:我的金牌數比灰太狼多五塊。裁判長包包大人說了:那我到底一共應該準備多少塊金牌呢?

  小朋友們,這次我們不用學具卡了,請你試著在練習紙上把擺的過程畫出來,并且列出算式。開始!

  找生匯報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請看大屏幕,剛才我們在練習紙上畫了灰太狼的7塊金牌,然后先畫了喜洋洋和灰太狼同樣多的部分,再畫多出來的5塊。同學們,如果這個數字再大一些,畫起來是不是就更麻煩了?我們可以用長方形代替畫圓,就是這個樣子的。(課件演示)

  同學們請看,這樣是不是就簡單很多了?

  今后你們在解題時,也可以試著用這種方法來畫圖。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2.黑山羊對獲得了25塊金牌,青青草原代表隊比黑山羊隊多12塊,兩隊一共獲得了多少塊金牌?

  請你試著畫一畫并解答。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需要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你們能試著自己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嗎?

  師隨機展示兩到三道題目進行

  師:今天我們一起幫助小猴子解決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其實只要同學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做個有心人,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下課~~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2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3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以及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除法和減法(或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有以下特點。

  1.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解決問題,《標準》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是:“能在教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本單元教材努力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造條件。

  首先,教材以學校生動活潑的內容為素材,展示實際活動中的計算問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教材從學校生活選材,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分析、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使學生經歷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并體會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從數學角度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練習二十三的16道習題,反映多方面的具體情境和問題。有小學生自己的活動事例,跑步鍛煉、游泳、貼照片、劃船;有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家庭產生垃圾、一座樓房里的住戶、一家人去參觀,兒童劇場的演出……還有餐飲服務、運輸、整理圖書、飼養猩猩、啄木鳥和青蛙捉害蟲等方面的具體問題。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各方面的實際問題,讓學生了解生產、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使學生多次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受到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教材呈現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注意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每一個例題展示了不同學生想出的不同解決辦法,使學生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練習中的習題,有的情景圖中蘊涵有解決問題的多種信息,揭示了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選擇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第3題,學生可以從先算出每層多少瓶入手解決問題,也可以從先算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決問題,還可以……完全取決于學生觀察思考的角度。這些習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尋找一種或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與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意識。

  教學建議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提供的需要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數據范圍擴大了。教學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采用獨立嘗試、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創設了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資源。教學時,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予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4

  作為一個小學數學的老師,要通過寫教學反思來總結自己得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教學反思怎么寫?沒關系,下面小編為您推薦二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優秀范文,快來學習吧!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一

  應用題是用語言、文字等形式表述日常生活中相關的數量關系的題目。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學期是我本人第一次教一年級的數學,為了以后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對應用題的教學進行了幾點反思。

  1.一年級具體的應用題所體現的數量關系主要是部分與總數的關系。

  教學中我緊抓應用題教學與運算方法含義的聯系,讓其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例如我教學8可以分成1和7時,我就有意識地通過擺小棒讓學生理解并能用語言表述8是1和7這兩部分的總數,1和7是組成8的兩部分,將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要列加法算式1+7=8或7+1=8,從總數里去掉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列減法算式8—1=7或8—7=1。有了這種數學方法作鋪墊,學生在解決應用題時就會緊扣求總數用加法、求部分用減法的思維方法了。如解決“樹上有25只小鳥,第一次飛走了8只,第二次飛走了7只,兩次一共飛走了多少只?”學生就會懂得求兩次飛走的總數要用加法計算了,而不是看到飛走了就想成是去掉了一部份用減法計算了。

  2.一年級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大部分題目都可以要求學生輔以畫圖或創設情境演示來幫助理解。

  例如“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一題,學生很容易忘了“我”本人,而通過畫圖或演示,學生馬上可以看到這一隊是由“前面9人”、“后面5人”、“中間我自己1人”三部分組成,求3部分的總數用連加計算。總之,用畫示意圖來幫助理解題意,解決問題是個終身受益的好方法和好習慣。

  3.應用題的教學不單是解決問題,還包括提出問題。

  而數學各知識點的教學往往又是相互貫穿的,我們要充分抓住這一特點,促進各知識點教學的圓滿完成。例如在教學看圖列式等知識時我常要求學生找出信息并提出問題再列式,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自編自解的過程。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二

  本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頁的內容,教材選用“游樂園”主題圖的一部分——“學生購買面包”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運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還剩多少個面包”這個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使用小括號。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教學難點是使學生明確小括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本節課我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現實問題的情境,創設學生樂學情境。本節課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買面包的計算問題。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資源,通過提問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吸引學生看圖搜集主題圖中的數學信息,再通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創設了現實的情景,促使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兩步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想法。在練習設計上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學會必要的知識后,及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課件出示一家文具超市一些學習用品的價錢,再告訴學生給你80元,你喜歡買哪兩樣文具,算一算還剩多少錢?使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也使學生理解今天學習的數學知識具有應用價值,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讓學生從問題情景中提取數學信息并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反饋;使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上通過提問你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嗎?你又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充分交流研討,暢談自己的想法,然后著重說明解決問題的思路。列式計算時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綜合算式,利用現實情境加強分步與綜合之間的聯系,同時強調不同算法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激勵和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這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現實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三、課堂上不足的地方:

  在用小括號將分步計算的式子列成綜合算式時要更加注重理解分步計算時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義,加強分步與綜合的聯系。另外在小括號的引出時,應該放手讓更多的學生發表自己想改變運算順序所做的記號,從而得出統一用小括號表示先算部分,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充分明確小括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5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解決問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二)注重發現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三)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6

  下面是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解決問題》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二)注重發現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三)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發現,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后,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么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么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么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課中,我借鑒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后,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后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只是想嘗試一下。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7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8

  《解決問題》例1、例2同步練習

  1.口算:

  78-17      45+54      71-34      35+24

  6l-45      29+56      29+41      91-45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___________?

  3.媽媽買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來了8個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還有21根。媽媽一共買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為了迎接新年活動,做了27個紅燈籠,18黃

  燈籠,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15個,還剩下多少個?

  5.幼兒園第一次買來小象灑水壺12個,第二次又買來29個,現在分給17個小朋友去給花澆水,還剩多少個灑水壺沒有分?

  6.圖書館有故事書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新型電腦公司有87臺電腦,上午賣出19臺,下午賣出26臺,還剩下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答)

  8.班級里有22張臘光紙,又買來27張。開聯歡會時用去38張,還剩下多少張?

  9.少年宮新購進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兩種琴一共有多少把?

  10.一輛公共汽車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來12位,這時車上有多少位?

  11.1996年和200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200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解決問題》例3同步練習

  1.根據問題選擇算式并連線。

  媽媽買了29個果凍,第一天吃了7個,第二天吃了15個。

  (1)兩天吃了多少個果凍?               (1)29-7-15

  (2)還剩多少個果凍?                    (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個?        (3)7+15

  2.根據算式補問題。

  學校買來38個排球,分給二年級5個班,每班分7個。

  7x5=35(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媽媽買來26個桔子,吃了幾個,剩下的每5個放一盤,放了4盤。問吃了幾個桔子?

  4.游樂場有7輛小賽車,每車能坐4人,還有21人在排隊等候,現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運來56個漢堡包,賣出37個,又運進21個,現在快餐店有漢堡包多少個?

  6.4個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個卡通玩具,已經做了19個,還要做多少個?

  7.商店里有30個書包,上午賣出13個,下午又賣8個,還剩下多少個?

  《整理與復習》

  一、直接寫出得數。

  35-54=          63-(35+14)=        32-5-7=

  19+39=          45+8-39=          89-38=

  56+34-39=        28+49=            86+52=

  二、判斷題。

  1.甲數是35,比乙數多8,乙數是43。    (    )

  2.80減去7的4倍,差是52。    (    )

  3.第一個加數是15,第二個加數與它相同,兩個加數的和是45(    )

  三、填空。

  (1)34加19的和是____________,再減去47得____________。

  (2)6乘9的積是____________,再減去39得____________。

  (3)89減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加25得____________。

  (4)76減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減去19得____________。

  四、列式計算。

  1.6乘4的積,再加上35得多少?

  2.81減32的差,再減23得多少?

  3.68減41與19的和,差是多少?

  4.78減6與8的積,所得的差是多少?

  五、應用題。

  校園里種了78棵樹,其中有25棵松樹,27棵柳樹,剩下的是樹。楊樹有多少棵?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9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的教案

  教學內容: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首先,主題圖以學生熟悉的“游樂園”為背景,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同時,從圖中還可以得到其他信息,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每個例題的情境或是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的發展,使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感受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

  第三,對于每一例題中的問題,教材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感受到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

  突破方法:

  1、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或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數學信息,尋找數學問題,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或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數學信息,尋找數學問題,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四、所教班級現狀分析

  所教班級學生大多數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講,能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效率高,能對教學任務進行提前預習,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學習較為努力。

  五、課堂教學實施策略(學習方法習慣 )

  1.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師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效的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采用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

  六、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10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四冊23頁內容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主要會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從而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切實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主要是由書中提供的情景圖入手讓學生展開學習的。通過與學生的共同活動與交流,使我感覺到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提高。學生們對已知條件及問題給出的題能比較快而準確解答,但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自己提出問題,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由此可見,學生們獨立審題、分析題的能力沒有形成,因此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比較弱。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多下功夫,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真正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6頁例7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

  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個別匯報。]

  (2)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體會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A、畫圖。圈一圈。

  B、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可以運用例7中的畫圖策略或數的組成來解決,還可以利用10與5的關系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鼓勵學生思考:數目較大時,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裝幾袋嗎?你是怎么想的?鼓勵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法解決。]

  2、完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建議學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單位”不同,第1、2題物體的總數沒有直接給出,隱藏在文字和圖中,需要學生找出來,再用數的組成去解決,如果選擇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總數,反而簡單。第3題要用到“一打一打”裝的情況,一打12個,數較大,圈的過程中應細心。]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檢測:5串是50個,還有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教學反思:

  通過對穿珠子這一情境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動形成了表象,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策略體現了多樣化,用畫圖、數的組成、十個十個的數數、列算式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是目前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 篇12

  今天上午,終于把自己準備多時的課上完了,心里是一陣無比輕松的感覺,近幾天以來,經歷了試講、調整,對學生的訓練,讓我感受到一種洗禮,同時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都很出色賣力,的確,現如今的課堂——生本課堂,看重的是學生,不是教師,我們學生們在課堂上是否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他們是否能擁有真正地話語權是我們生本課的關鍵。

  整節課,讓人感受到一種緊張又充滿活力的氣氛,孩子們認真地交流,為展示做好了充分地準備,比平日里的交流時間節省了不少。接下來,都舉起了小手,他們都想到前面做展示的小組,都想爭取這次展示的機會,其實,平常的日子里,我們的孩子們在每天的生本課堂上也都是一種爭先恐后的勁頭,他們都愿意到臺前展示自己表達自己,對于孩子們的積極性,我每次都暗暗地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期待,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于學生表達的關注度,對于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展示能力的認可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教師對孩子們交流時的表現,對孩子們傾聽的認真程度是十分在意的,讓學生們感受到,他們的每一分的努力,每一份的付出,老師都是看得見的,更讓孩子們感受到,與學生的交流與碰撞,會使自己前進的腳步走的更快,失去了集體的促進作用,每一個人的進步都既微乎其微又是艱難無比。對于孩子們來說,在集體中的成長和進步更讓他們感受到一種自我的無意識,自我的在一種不知不覺中的成長和進步。

  小組交流時,我特意提到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要求因為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思考的過程,所以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第二個是要做好展示的準備。孩子們對于這樣真切而具體的要求做的到位,讓人為他們的認真而感動,接下來的全班展示環節,作為小然組長的她在組織本組的同學展示交流時一副得心應手的樣子,對于學生的點評,對于學生存在問題的點拔,都顯示出了很高的個人魅力,僅僅用了十多分鐘的時間,全班展示就順利的結束了,孩子們響亮的聲音,至今仿佛還回蕩在我的耳邊,原來我所擔心地全班展示時間不夠的問題早已不存在,課堂訓練結束,還有近10分鐘的剩余時間,真的很感謝孩子們準確到位的展示,接下來的時間,我安排了同學們自我出題考大家的環節,孩子們踴躍地參與進來,小壘同學也非常有創意地出了一道既是年齡問題又不是用乘除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們仍然意猶未盡,可我們的教學時間真的要到了。

  小結的時刻要到了,我提出“一節課的解決問題,你想說些什么嗎?”孩子們的發言讓人感動,有的說“生活中問題真的很多”“有時候,是一個數里面有4個幾,不一定都是幾個6這樣的形式”。我進而指出,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學習的用途就在于此。

  在今后的教學研討中,我們必須做好試講,周到細致地考慮到每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在平時的訓練中實在到位不走過場,讓我們的孩子們真實地擁有能力,讓我們的課堂能經得住考驗。

  數學課堂永遠值得解說,我們的腳步也永不會停止,我們將在生本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三稿(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第八單元解決問題(精選2篇)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1題和第3、4題。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 5-3-1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精選17篇)

    教學內容:《用百分數解決問題(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第5單元,第3節例1。教學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用分數解決問題和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 第六單元 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通用2篇)

    教學內容:補充練習教學過程:一、填空題1、少年宮文藝興趣班有56人,其中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3/5,男生人數占總人數的( ),女生人數占總人數的( )。...

  • 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精選3篇)

    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雁橋中學 麥秋敏我們從學習方法論的層面上看,課堂討論是一種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常用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教師有著眼于學生“學會”,不重視學生在“學會”的同時達到“會學”的問題。...

  • 《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5篇)

    教師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回顧練習,導入新課1.課件出示練習題:小紅要寫12個大字,已經寫完了7個,還要寫幾個大字?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怎樣計算還要寫幾個大字?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

  • 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通用6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以前學過的用歸一、歸總方法解答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能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設計(通用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七冊課本p49 一p50 教學目標1 、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案(精選3篇)

    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第八冊第一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4題。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內容: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目標:(1)經歷觀察、動手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掌握其繪制方法。...

  •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總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使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案(精選2篇)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三步混合運算的計算;2、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系,能用三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獲得發現數學結論的成功體驗...

  • 《怎樣滾得遠》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數學活動課《怎樣滾得遠》是我本學期的第一堂活動課,為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課前,我仔細的閱讀了教參,制訂了課堂教學目標,盡量考慮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體驗到做實驗是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

  • 《怎樣滾得遠》教案(通用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斜面與地面成怎樣的角度是物體滾得比較遠的活動過程,進一步體會通過實驗收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解決問題(精選17篇)

    教學內容:(p50~p51)教材分析:教材選擇了學生非常喜歡的玩碰碰車的事情,呈現了小朋友到游樂場玩碰碰車和游樂場收費的情境圖,提出了小組合作設計玩碰碰車方案的要求。...

  •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精選2篇)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置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系并不陌生。...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 中文字幕成人动漫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爱奇艺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影院 | 夜夜骑天天射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 国产一区二区美女视频 |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日韩久久久 |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青青草伊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日本竹山梨 | 欧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成人a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在线免费视频 | 超碰CAO已满18进入离开官网 | 汉服女装齐胸襦裙被c到喷水 | 情欲综合网 | 免费a级黄色毛片 | 懂色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 四级毛片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从早干到睌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戴着项圈的贵妇被调教 | 午夜写真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青青青国产依人免费视频 | 欧洲成年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 色七七桃花综合影院 | 欧美成人极品 | 91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女同一区二区在线 | 精品国产中国久久 | www.成人在线观看 |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毛片啪啪 | 高大丰满40岁东北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