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圖畫》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課文采用了“總分”的段落形式。第一句總寫了秋天的山野是美麗的圖畫。第二句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描繪出來了。課文中“誰使秋天這樣美麗?”這一設問,把我們的思路從山野引向人們,從豐收的景象引向豐收的原因。對從雁的遐想引發(fā)我們對創(chuàng)造這一切的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可以說秋天的圖畫是人們用汗水描繪出山水畫,是人們辛勤勞動的回報。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4.愿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并從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是個豐收的喜慶的季節(jié),是本課的難點。
課前準備:學生走進秋天的大自然、生字卡片、秋景的圖片若干幅。
教學過程及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教師在黑板上貼幾幅秋的圖畫(二)出示課題學生欣賞秋的美麗學生讀課題感受秋天的美麗,帶領學生走進秋天的意境,為學習文本奠基情感。二、識記生字,整體感知①教師范讀②引導學生自讀③引導學生自主識字④檢查識字情況(做“摘蘋果”的游戲,教師把本課的生字詞語貼在各種果子上)認真傾聽,圈出生字新詞同桌互讀。(遇不認識的字請教伙伴)小組合作認讀生字,討論生字的識字方法。學生大聲讀出果子上的字、詞并及時交流好的識字方法。初步感知全文,同時提高讀的質量和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生字的空間、時間,讓他們自己突破識字難關。教學過程預設及解決措施: 二年級學生已掌握初步的讀書方法,教師在巡視過程中要繼續(xù)加以指導、發(fā)現好的方法及時給予肯定、總結、推廣。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①圖文對照,學生自由朗讀課文。②引導學生匯報朗讀③以多樣化的朗讀豐富課堂教學。 重點指導,熟練以下句子: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1.句子比較,對比朗讀。出示:金黃的梨,紅紅的蘋果,金色的稻海,火紅的高梁2.表演讀。3.拓展句子,進行主言文字的訓練。 示句式: 像 。一邊讀一邊劃出描寫文中插圖的句子自由交流,朗讀學生試讀,讀通句子,并指導讀出果子成熟的顏色。對比讀,理解“掛起,露出,翻起,舉起”四個動詞,感情朗讀。學生邊讀邊做動作。動口說。培養(yǎng)審美觀,養(yǎng)成讀中做記號的習慣。增強學生的表現欲。明確讀的基礎要求,突破個性讀法呈現在課堂之中。在對比中訓練朗讀,表演讀中,讓學生體會到植物也有其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回歸大自然,有聲有色的朗讀。閱讀文本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教學過程預設及解決措施: 本段中有一句特別長的句子,以多樣化的朗讀豐富課堂教學,學生在展示朗讀時,如遇到困難,教師要范讀或帶領學生逐個分句讀,確保學生讀通、讀順、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