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說課稿
“又香又甜”,學習用“又( )又( )”短語形式說話,(哥哥長得又高又帥。爸爸買的西瓜又大又甜等。)
(初讀環節將識字、學詞、解詞、讀文三個訓練板塊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語文學習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彰顯其工具性。)
第三個環節,導讀,梳理課文
教學步驟:1、將生字詞送回到課文中,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詩歌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簡單的把它講明白。
(學習語文要掌握兩項基本能力,一項是將課文讀“薄”的能力,即學會概括課文,一項是將課文讀“厚”的能力,除了知道文章字面的意思,還要讀到文章的背后,明白含著的意思,延伸的意思。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概括一篇文章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填空的方式,幫助學生概括。)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這首詩寫了一群小朋友在老師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他們想讓紫丁香(陪伴著老師,給老師帶來快樂,消除老師的疲倦),他們(愛)老師。
第三板塊,品讀第一節
教學步驟: 1、指名讀課文第一節。
2、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仿佛看到了一群小朋友,他們腳步輕輕地走進了一個小院。
仿佛看到了一群小朋友,七手八腳地在種紫丁香。
3、他們的動作怎樣?(輕輕地)在他們的動作中你明白了什么?(他們想給老師一個驚喜,他們不想讓老師發現自己為老師做過什么。)
4、讓這一幅動人的畫面在我們的眼前浮現吧!
5、有聲有色地讀、背第一節。
第四板塊,指導書寫
教學步驟:1、出示“休、伸、院、除、甜、歌”六個生字
2、指導觀察,發現書寫規律(前四個字是左窄右寬的字,后兩個字是左右大小相等的字)
3、描紅一個,體會結構、筆畫特點
4、教師范寫“歌”“院”(寫“歌”時提醒右邊是“欠”,不是“反文”,寫“院”時提醒寫好雙耳旁)
5、學生練習。
6、評議。
(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是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提醒學生自主的觀察字的結構特點,分析字的重點筆畫,從中發現構字規律,有利于今后學生自主的分析字型,掌握寫字方法。)
我認為低段的語文教學應屏棄煩瑣的分析和故作深奧的解讀,提倡簡約和可接受性。我們的教學過程應力求簡單明快,教學手段應力求簡便有效,對教學內容的體悟應力求簡明扼要,使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于接受,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顯示出活力與實效。我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設計本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