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的教學預案和教學反思
四、拓展訓練
1、祖國媽媽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為她祝壽,看看我們周圍的一切又是怎樣為祖國媽媽過的生日呢?遷移寫小詩
小朋友(唱起動聽的歌)(畫出美麗的天安門)
奧運冠軍(捧出金燦燦的獎杯)
媽媽(繡出雄壯的萬里長城)
山野(畫出美麗的圖畫)
高粱(舉起火紅的火把)
柿子(掛起紅紅的燈籠)
2、歌曲結束課文
讓我們一起再次聆聽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童聲合唱《歌唱祖國》。
教學反思: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一幅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領略課文所描寫的畫面,感悟詩中所表達的那份喜慶,我想對于二年級學生,相對來說有點難。那怎么辦?我的做法一:“構建開放的課堂”,它是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之一。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本課我實現了兩個 “開放”:向課內開放,在課堂上引進 1949年開國典禮的視頻,在課堂上讓學生欣賞了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利用cai課件展現了詩歌中出現的自然景象圖片,諸如此類,大大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向課外開放,十月一日,我們身邊所有的人和物都在祝福著祖國媽媽,課文中寫了田野,寫到了楓林,寫到了藍天,寫到了大海,那我們還看到了什么呢?通過我的提示,小朋友們( );奧運冠軍( );媽媽( );山野( );一句句的展現,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觀察能力,更讓孩子們感受了人或物對祖國媽媽的那一份誠摯的愛,同時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詩歌的語言感受和內化。我的另一做法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習第一句詩時,我讓學生先來想像喜慶的畫面,最喜歡哪一幅畫面?再美美地讀讀這一句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圖片和詩句來理解詩歌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譬如:在學習“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一句時,通過畫面展示出豐收的景象,正如我們學習的“金秋十月,果實累累”;再如“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一句時,讓學生看那火紅火紅的楓樹,這讓他們又回憶起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更讓學生明白了這“火紅的旗幟”指的就是“火紅的楓葉”,這火紅的顏色給祖國媽媽的生日增添了喜慶色彩。
本詩的朗讀教學重在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朗讀,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們有朗讀的興趣,產生朗讀的激情呢?在教學時,除了讓孩子們看生動的影音資料外,學生的示范朗讀,競賽誦讀都吸引著學生。但因這節課是上午第四節課,上課時間只有35分鐘,所以,朗讀時間還遠遠不夠,指導還欠到位。希望自己以后能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