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和教學反思
老師請第一第二小組的同學讀小薩沙的話,第三第四小組的同學讀媽媽的話,老師幫你們讀旁白。好嗎?
三、讀題悟理
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作者要用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作為題目了嗎?這是小薩沙的心聲,這僅僅是小薩沙的心聲嗎?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讀“我不是最弱小的”
薩沙一家人保護弱小的品質讓人感動,更值得我們贊賞的是小薩沙小小年紀就有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老師相信,在生活中,你們都是一個個自強,自信,保護弱小的小薩沙,誰想來講講你們保護弱小的故事。
看來,你們的故事還真多啊,不僅有看到的,也有聽到的,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把它作為作業留給大家,你們愿意做嗎?
反思:
剛上了評優課<我不是最弱小的>,有幸得到了李校長的指點,感到受益匪淺。
本文敘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贊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中誰是最弱小的,引出薔薇花以后,再對比著讀讀薔薇花在不同情況下的狀態,使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薔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這樣的設計,看似順水推舟,但實際上從薔薇花的弱小到媽媽和小薩沙的對話,在教學環節上有些脫節。經過李校長的指點,我覺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讀題后,先讓學生談談“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誰說的?(薩沙)追問:誰認為薩沙是最弱小的呢?(媽媽)由此引出媽媽和小薩沙對話,教學環節上更加緊湊。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比如說:當教學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薔薇花的時候,我設計了“在滂沱大雨中,嬌嫩纖弱的薔薇花會說些什么?”來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說話,使學生進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能較好的站在薔薇花的立場,說出薔薇花無奈,沮喪,希望得到幫助的心情。使薔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跡。當薔薇花得到的薩沙的保護的時候,我設計了“當薔薇花受到了薩沙的保護,它有什么心里話想說”這樣一個問題,使學生站在薔薇花的立場來體驗接受保護以后的心情。
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品質,自覺承擔起保護弱小的責任,并能以此為快樂。要激發學生進行這種角色體驗的興趣,需要教師富有感染力的導語,老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還不夠。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認清自己的不足,繼續努力。
每一幅插圖都是對課文重要內容的詮釋,能幫助我們與文本進行更好的對話。在本節課中同,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姐姐托利亞的表情,思考一下當媽媽沒有把雨衣傳給托利亞,而是直接傳給薩沙時,姐姐托利亞的反映是怎樣的。學生很快發現姐姐的臉上充滿了微笑,我又引導學生想一想托利亞的微笑說明了什么?使學生體會到姐姐對弟弟的謙讓實際上也是一種保護弱小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