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課堂實錄
《畫家和牧童》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情境說明]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一方面表現了戴嵩的虛心之美,另一方面表現了小牧童不盲從,實事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
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易懂,但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采取對比的手法進行教學,將圍觀人與牧童的語言、圍觀人與戴嵩的態度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讀中感受到戴嵩的虛心與小牧童的勇敢。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四幅畫,他們都是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課件展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講這其中的一位畫家和一個牧童的故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畫家、牧童,同時強調“家”和“牧”的寫法)。生齊讀課題。畫家和牧童之間到底有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大家趕快去讀讀課文吧。
[指導寫字是低年級的一個重點,在課堂教學中要隨時指導寫字。]
(要求: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自學生字詞。)
師: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這位畫家的名字了嗎?一起叫叫他的名字(課件出示戴嵩)
生:齊讀“戴嵩”
師:“高”字上面一個“山”字,它可不念 而是念,大家再讀讀畫家的名字。
生:齊讀“戴嵩”
師: “戴嵩”的“戴”字可不是我們學過的“代”也不是“帶”,它是戴紅領巾的“戴”,它還是戴什么的戴?(學生組詞:戴帽子、戴圍巾、戴手套、愛戴、擁戴……)
展示課文中的其他生詞。指名讀詞語,隨時糾音,評價。
師:“濃墨涂抹”這個詞語特別難讀,很繞口,跟老師讀一讀。
生: 齊讀
師:(拿出生字卡片,指導學生區別“墨”“抹”)這兩個字讀音相似,字形和意思都不一樣,誰能讓我們最快記住它們?
生:古時候的墨水都是黑色的,所以“墨”是黑字加一個土,“抹”要用手,所以抹是提手旁加一個末字。
師:聽他這么一說,我們就能很快區別“墨”“抹”了,再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師:這個“抹”字不僅我們要會認它,還要會寫它。(指導寫“抹”,學生臨寫)
師:現在,我們再次一起讀讀這些詞語。(齊讀——開火車讀)
師:大家這么快就讀準了生詞,如果把這些生詞送進課文,你還能讀準它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