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朗讀課文。
2、能讓學生發現一些識字規律,隨文自主識字。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現象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指南針,介紹。哪些人需要用指南針?
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身邊又沒帶指南針,該怎么辦?回憶小詩《東西南北》。
3、揭題:今天一起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他能幫我們找些辨認方向的方法。
二、初學課文,了解大意
1、老師給大家帶來學習指南針,(自學要求)自讀小詩。
2、檢查詞語 指南針 忠實 一盞指南針 稠密
3、“盞”的書寫指導。
4、完成《課堂作業本》第2題,加偏旁成新字,再組詞。
5、交流讀了小詩,你知道哪些辨認方向的方法呀。師板畫。指導孩子把話說完整。
三、細讀課文
1、同桌選擇自己熟悉或感興趣的天然指南針,找到相關小節,仔細讀讀,你讀懂了什么,又什么收獲。
2、同桌讀課文。
3、交流(學生自主選擇)
(1)學習第二節。
a、看中午太陽和樹影的圖。想想早上,傍晚,太陽的情況。
b、板書晴天。
再讀這節詩。
(2)學習第三節
a、你對北極星有多少了解。課件補充。
b、介紹北極星。
c、朗讀。
(3)學習第四節
a、學習、理解字詞“稠、稀”。尋找規律“帶禾字旁的字”,并在稠 稀 積3個字中選1個自己認為難寫的寫一寫。
b、說說怎樣來辨別方向的?理解“樹葉稠的一面是南邊,樹葉稀的一邊是北方”。課件補充。
朗讀
(4)學習第五節
猜測積雪如何幫忙。
溝渠的積雪,他的特殊性。利用課件和簡筆畫突破難點。
帶著思考理解讀。
四、整體感知課文
1、連起來讀讀這首有趣的小詩。
2、師生合作完成填空。(口頭)
3、總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