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別方向的幾種方法,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自然的興趣。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會用:“忠實”和“是”寫話。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劃分 2課時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別方向的幾種方法,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難點 了解文中介紹的在大自然中辨別方向的幾種方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磁鐵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迷過路嗎?你是在哪里迷路的?當時你的心情怎樣?(著急、害怕、都哭了…)你又是怎么做的?(向警察叔叔求助、打110電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孩子們,你們的辦法真多,在市區迷了路這些的確是好辦法,那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既沒有警察叔叔,身上又沒有電話,我們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第20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就知道了。
2.板書課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3.齊讀課題,說說自己對課題的理解。野外:郊外
二、自己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導語: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想去郊游嗎?可是我擔心你們在野外迷路啊,趕快打開課文讀讀,看看怎么來辨別方向,學會了我們就去郊游。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查字典、問同學),多讀幾遍。
2.標出小節。
3.抽生逐一讀文,檢查其讀音是否讀得準確,相機正音。其他同學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三、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第一節,說說這節說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的“天然的指南針”。結合前面學過的“天然的水塔”理解“天然”,出示指南針,讓大家了解。“天然的指南針”指的是什么呢?(大自然中自然存在的指示方向的事物。)
2.學習課文第2~5節。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幾種在大自然中辨別方向的方法?默讀課文第2~5節,用“——”勾一勾
匯報:太陽、北斗星、大樹、積雪(板書)
(2)指名讀第二節課文,找出文中介紹“什么時候,觀察什么,怎么辨別方向”的重點詞語,并用波浪線畫下來。(板書 :時候 觀察什么 怎么辨別方向)
(3)理解“忠實的向導”用找近義詞的辦法理解“忠實”,用忠實練習說話。“向導”是指什么?(指引方向的人。)
(4)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利用太陽來辨別方向,可結合圖畫幫助理解。
(5)讀一讀第一節詩,并練習背誦。
(6)小結第二節的學習步驟,按照這個步驟學習第三、四、五小節。
各節重點:第三節中了解北極星的形狀,可讓學生借助小磁鐵扣擺一擺。理解“指路燈”是干什么用的,為什么把北極星比做指路燈,并用“是”仿寫句子。第四節中理解“稠”和“稀”,可請學生畫一畫大樹簡筆畫,明白“大樹”是怎樣幫忙的。第五節中理解為什么北方的雪化得快,借助圖畫,注意與山坡上的雪比較,坡和溝不一樣!。
(7)分節背誦后連起來背誦。
3.學習課文最后一節。
(1)朗讀這一節,與第一節作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2)師:大自然有許許多多天然的指南針,怎樣才能找到更多天然指南針?(細細觀察,多多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