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四冊第5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于小學生來講是生動有趣的。這首詩歌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小學生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
【教學目標】
1、隨文識字,認識“針、忠、盞、稠”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大自然的奧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隨文識字,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野外辨別方向方法的科學原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要是你在街上迷了路該怎么辦?那如果你在沒有人煙的野外迷了路又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齊讀課題)大自然會告訴我們一些辨別方向的好辦法。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朋友,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一個好的開始。)
二、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自瀆課文,圈生字,標明小節序號。
2、請隨老師小聲讀課文,檢查一下你的讀音是否正確。
三、整體感知,再讀課文
1、大聲讀文,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名讀第一小節,講解“指南針、天然指南針”的含義。認識“針”字,換偏旁,組詞。
3、課文都講了哪些“天然指南針”?
(設計意圖:要想學好課文必須是在充分的朗讀的基礎之上的,流利的朗讀必先為學生掃清文字的障礙,在了解了課文的大意的基礎上才能細細的分析,品讀。)
四、朗讀感悟,突出重點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天然的指南針是怎樣幫我們辨別方向的?
2、匯報交流,講解生字
(1)太陽:理解“忠實、向導”兩個詞的意思。理解“向導的忠實”,因為太陽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中午的時候在南邊,按一定的軌跡運轉,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說是忠實的向導。
拓展:我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我高興時他會跟我分享快樂,我遇到困難他會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把他稱作忠實的()。
新中國的衛士,不管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下雪,都保衛著祖國,可以稱作忠實的()。
中午的時候,太陽在哪邊,哪邊就是南方,地上樹的影子指著的是北方。認識“忠”字。
拓展:怎樣利用早上和傍晚的太陽辨別方向?早上太陽在東方(旭日東升),傍晚太陽在西方(夕陽西下)。
(2)北極星:認識“盞”字(換偏旁組詞)拓展:學習找北極星的方法。
(3)大樹:學習“稠”字,找到兩組反義詞(稠—稀、南—北)陰天下雨的時候沒有太陽,我們可以用大樹來辨別方向。枝葉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枝葉稀少的一面是北方。
(4)積雪:找到一組反義詞(快—慢)
3、齊讀最后一段你還知道那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向導”精度研究,尊重了學生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質量。隨文理解詞義,降低了理解的難度。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教育學生主動學習課外科學文化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