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復習
1、復習生字、詞語。
2、分段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
3、你們還記得文中的三個媽媽是如何夸獎她們的孩子的嗎?你能試著復述下來嗎?
(復習鞏固,復述激趣,為課文的感情朗讀墊定了基礎,實現了與課文內容的自然銜接。)
二、讀悟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三個媽媽分別是怎么夸獎自己的孩子的?找出相關語句認真朗讀。
2、啟發想像,指導感情朗讀:想像媽媽在夸你進的情形和語氣。練習有感情地讀文。
(抓住關鍵內容,引導自讀自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感情朗讀中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3、組內賽讀:比一比,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學生間讀書評議。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吸取他人經驗,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匯報讀書。結合課件和插圖引導學生對照著場景,匯報有感情朗讀的練習成果。師生評議。
(形象畫面,生動的情節,為學生充分展示對課文內容獨特的理解和感悟,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實踐,搭建了一個的平臺。學生在對課文內容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交流、互動,展示了個性。)
三、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7~11自然節。 思考:讀了這幾自然段的內容,你有什么發現?
2、交流:學生可能發現“水很重”和三個孩子不同的表現。教師相機點撥。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比如:為什么寫水非常重這段內容?看了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你有什么體會?你想說些什么嗎?
(引導學生讀書發現,進而深刻體會出文中蘊含的人文性思想。通過讀書,體驗,感悟,表達等活動的組織,引導學生充分展示內心真實的想法。求真,求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四、討論
1、結合最后的兩個自然段,引發學生思考:老爺爺為么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2、組織學生討論,明確文章中心。
(引導學生從母親和兒子兩個角度進行思考和討論,深刻領會文章中心,全面升華文章主題。)
五、寫字
出示“我會寫”中的“胳膊、晃蕩”兩個詞,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鼓勵學生自主書寫,同桌評議。
六、拓展
1、教師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討論交流:
“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說什么呀?”“另兩個兒子聽了老爺爺的話后會怎么說,怎么做呢?””“你想對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說些什么嗎?”等。
2、組內交流課外搜集的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相關資料。
3、課后自己的父母交流,聽聽他們的想法。
(合作交流,讓孩子們體驗角色,豐富認知,實現與學生生活的鏈接,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伴教錦囊】
〖相關鏈接〗
1、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前蘇聯 馬卡連柯)
2、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
──(古希臘 伊索克拉底)
〖閱讀在線〗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