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三、小結
學生談談本節的學習收獲。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導入
師:上節課學了《三個兒子》這一課,你們覺得三個兒子一樣嗎?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呢?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
(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學習1:
師:先請同學們讀1~6段,找一找三個兒子各是怎樣的?
(學生讀并說說)
學習2: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這三個兒子的?
(媽媽說的)
師:誰能讀一讀第一個媽媽說的話?
(一個同學讀)
師:老師聽出他讀得非常高興、愉快,誰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讀呢?
(如果說不出,可以引導。)
(第二個、第三個兒子同上。教師引導學生讀第二個媽媽的話也很自信,讀第三個媽媽說的話要顯得平靜、溫和。因為她并沒有覺得她的兒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學習3:
師;讀到這兒,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沒有了,再提出以下問題)
師:三個兒子真像他媽媽說的那樣,第一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第二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也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第三個兒子“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請同學們繼續讀第7~11段 。
(自己讀,碰到不懂的地方,問同桌,問老師)
師: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習情況說出下面的話)
師:這里學習伙伴有幾個問題不明白,你們愿意幫他解決嗎?
課件出示:
學習伙伴1:第八段中說“一桶水可重啦!”從哪兒可以看出?
學習伙伴2:三個孩子跑來看到奶奶拎著很重的小桶回家時,三個孩子都只做了一件事,做了什么?
隨機課件出示一道練習:
(讀讀說說)
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一個(只)_______________,一個(只)__________________,一個(只)________________。
引導討論:你最喜歡哪個兒子?為什么?
師:下面請幾位同學扮演媽媽讀第12段,請一位同學扮演老爺爺讀第13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他們說的話,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根據學習情況,出示學習伙伴幫助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進行思考“為什么老爺爺說‘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總結)
師:孝敬父母、關愛他人、熱愛勞動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個故事中,我們從第三個兒子身上學到了這種美德。雖然他的外表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可是他的這種優秀品質卻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三、小結,分角色讀課文
四、課外作業
組織7個學生表演課本劇。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會表演課本劇,會寫2個詞語。
〖教學過程〗
一、表演課本劇
師:上節課布置的課外作業完成好了嗎?先在小組里練習一遍后上臺表演。
二、我會寫
教師范寫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寫剩下的兩個詞“胳膊”和“晃蕩”
(強調“胳膊”要寫的左寬右窄,上下對稱,“胳”字下面的反文要包住下面“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