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浪花》教學反思
b、是呀,瞧(出示圖片)沒有充足的水分,大地裂開了一道道縫,植物都渴死了。如果海水變淡水,莊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時(出示圖片)莊稼會長得更加茂盛,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2) “我想到海底去探險,身著潛水服裝戲黑鯊!”
a、老師有一個小小疑問:這里的“戲”是什么意思?別急,老師請教了字典先生,它告訴我們“戲”有3種意思,讀一讀。
b、你覺得應該選哪個呢?
c、和海洋動物一起游戲,這個孩子——(善良、可愛、愛護動物……)
(3) “我想到海底去采礦,抱出萬千金疙瘩!”
a、“金疙瘩”通常是指珍貴的東西,那以你平時的了解,你覺得海底有哪些珍貴的東西呢?(指名說)
b、是啊,正如你們所說的,海底就像一個金庫。(出示圖片)那里不僅有許多的魚類,藻類,還有石油,天然氣、煤等等無窮無盡的資源。難怪孩子要說——“我想到海底去采礦,抱出萬千金疙瘩!”】
三個孩子三個愿望,如果只以一種模式教學,對于低段學生來說會顯得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感悟第一個愿望時,我著重讓學生去理解為什么要讓海水變淡水,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課外知識,能在課堂上運用到平時的知識積累,這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成就感。感悟第二個愿望時,重點讓學生理解一個“戲” 字。通過查字典比較的方法,了解到“戲”在文中是“游戲、嬉戲”的意思,讓學生感受到人和動物的和諧美好。第三個愿望,運用圖片的輔助,讓學生不知不覺地發出“海底還真是一個大金庫”的感嘆!
四、以“讀中悟”為橋梁,升華學生美好的情感。
【拓展:
看著這些浪花,相信每個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對嗎?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寫在信封上,讓海鷗把你的愿望捎給浪花,帶給大海。】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完成知識的傳授,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新的教育理念中提出“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但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一定要在認真讀書的基礎上進行,不能在理解不透、感悟不深、激qing不夠時,為了追求教育理念的“前衛”,突出課堂形式的“熱鬧”,而過分地強調發展學生特長和能力,讓學生機械地去表演、被動的去創新,反而將閱讀教學演變成“形而上學”的空鏡子。本板塊的設計由于是在學生充分讀文、深刻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學生們能夠拓展思維領域將知識內化成個人的創新特色。當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了孩子們產生這三個愿望的原因以及愿望的前景,他們的情感被激發了,進而思維也不知不覺地拓展了。
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語文教學需要我們簡單地教,讓學生輕松地學。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在平時的日常教學當中,由于課時、進度等問題,不可能對于每一節課都十分認真地細摳每一個教學環節,所以教學上會存在許多遺憾,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行走方式,是一個非常好的成長方式,及時反思之后,就像進入一種新的境界一樣,在教學修養等方面會有很大的提高,好像對于教學又重新認識了一番,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問題了。另外對于教學設計思路方面,對于處理教材內容方面,對于把握教學的難易程度方面,對于因材施教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