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教學案例設計及反思
(3)這神氣的歌聲帶給落水者力量,讓他們聚攏在一起,還帶來了什么?
終于,一艘小艇追尋著歌聲駛來了!(幻燈出示)
①你讀懂了什么?
②老師引導,評價,指導朗讀:
長時間的等待啊——突出“終于”
真的有小艇了!——突出“一艘小艇”
小艇是向我們這里駛來的!——突出“尋著歌聲駛來”
(點評:這句話的含義很豐富,不同的側(cè)重便可以體會出不同的感情。在閱讀指導中,讓學生在自由朗讀中進行多元化的理解。)
3.歌聲是哪來的?
不久,馬金納看到,在霧氣籠罩的海面上,幾個婦女正抱著一根圓木游著,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在她們中間,正在高聲歌唱。她一次又一次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了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幻燈出示)
指名讀。
4.你想對她說什么?
人們表達著感激。(圍繞感激,老師指導說話。)
幻燈:感謝你,是你用歌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評:語文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nèi)涵。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老師用課文結(jié)尾的最后一句話的主干,作為練習說話的句式。在這里的說話,旨在激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表情達意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5.幻燈出示最后一句:大家從內(nèi)心感謝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是歌聲救了大家。
齊讀
6.總結(jié):小姑娘用歌聲,帶給人們希望,小姑娘用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小姑娘用歌聲救了大家。
板書: (在“絕望”和“希望”之間) 勇氣 力量
三.教學生字“掙”
指導書寫:左窄右寬,第7筆橫拉長,寫在橫中線上。
板書設計:
22 歌聲
勇氣 力量
絕望 希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緊扣“歌聲”,聽到歌聲,馬金納重拾勇氣和力量,聽到歌聲,人們同馬金納一樣聚攏過來,聽到歌聲,救生艇駛來,用歌聲串起課文的2-4自然段三條線。在教學中,重品讀、重感悟、重表達,師生、生生,在文本間互動,深情體會、深刻感受歌聲中的勇氣和力量。
一、以讀為本,抓住“歌聲”這一線索,開展閱讀教學
1、引導學生邊讀邊思,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文圍繞“歌聲”尋找答案,從而對歌聲又有了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1)歌聲給馬金納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2)歌聲給其他落水的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3)歌聲給救援隊傳遞了信息。
也許,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們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這“歌聲”到底在落水的人們心中激起了怎樣的情感,它是怎樣給他們增添勇氣和力量的,教師必須帶領孩子再次深入課文。教學時,我注意引讀重點句子,理解關鍵的詞語,創(chuàng)設情景展開想象說話,層層深入,解決難點。
2、通過讀,了解課文中的歌聲是怎樣的歌聲。
課文以“歌聲”為線索貫穿全文。當馬金納筋疲力盡、深感絕望時,遠處海面上傳來隱隱約約、斷斷續(xù)續(xù)的歌聲頓時給了他力量,他奮力朝歌聲傳來的方向游去;小姑娘不停地唱著歌,遠處的人們也像馬金納一樣朝著歌聲聚攏過來了;援救的人們也聽到了小姑娘的歌聲,于是“一艘小艇追尋著歌聲駛來了”,落水的人們終于得救了。在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入手,讓學生圈出描寫歌聲的詞語。這里滲透了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靜心讀文中,圈劃詞句。再讀句子理解“斷斷續(xù)續(xù)” “隱隱約約”的意思,又通過讀這些句子引導學生積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