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學實錄
(二)以讀促畫,感受美
生:我喜歡“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這一句。
師:你覺得哪個詞寫得特別好?為什么?
生:“沒法比喻”寫得好。這個詞寫出了當山路一轉,瀑布一下出現在眼前,讓人驚呆了,沒話說了,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
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作者是用哪一個詞來形容的?為什么?
生:作者說瀑布像“一道白銀”,因為在青山的襯托下,在陽光的照射下,瀑布又白又亮,像白銀一樣。
師:說得真好!能畫出來嗎?
(學生板畫)
指導學生看圖,讀第二小節,體會、感悟。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力求做到語文與美術的和諧整合,動手作畫,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學生細膩的感悟比喻句的魅力。通過簡筆畫、語言描述、反復朗讀,讓學生感受瀑布之美。]
(三)研讀品味,理解美
生:我喜歡:“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師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小組討論交流。
生匯報:因為在瀑布腳下,看到瀑布從高高的懸崖飛瀉下來,串串水珠在陽光照耀下,晶瑩透亮,就像一顆顆珍珠,許許多多顆連在一起,就像我們家門上掛的珍珠簾子一樣。
生:我喜歡“時時吹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師:這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創設語言情境,幫助理解)
一陣陣微風吹來,吹散了珍珠簾,飛沫慢慢上升、飄舞,漫天浮游,如同輕煙;又漸漸擴散、彌漫,一切若隱若現,好似薄霧;再過會兒,終于化作塵埃,紛紛飄落……
師: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色,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站在瀑布——
讓學生反復讀,體會這種情境。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語言的渲染,反復讓學生讀、悟,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孩子們伴隨著簡單的動作演示,把詞語理解得出神入化,輕而易舉地掌握了此節內容。]
四、含情誦讀,釋放美
師:神奇的瀑布令游覽的人贊不絕口、流連忘返。讓我們拿起書,把瀑布的美景看個夠!
1、學生飽含激情,自由朗讀,再次感悟。
2、指名讀,相機評價。
3、師生賽讀。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直至熟讀成誦,直至入情入境,忘卻自我,達到朗讀的最高境界。]
五、整體回顧,欣賞美
1、成功的學習了課文,讓我們坐上超速列車,去游覽瀑布。學生欣賞畫面,推選一名小導游介紹瀑布美景。
2、小導游引導游客(學生)吟誦全文。
[設計意圖: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誦讀全文,使學生的心境與課文的情境融為一體,進入“景美、語美、情美”交融的境界。]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出示作業菜單:
自選一題,可獨立完成,也可與人合作。
1 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處自己喜愛的家鄉美景;
2 搜集寫瀑布的詞語、句子、文章,準備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要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創新。學完本課,要求仿寫,當學生把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后,寫自己熟悉的、喜愛的景物一定會駕輕就熟,一定會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