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設計及反思
三、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揚” ,學生說說怎樣記
2、師分析生字,示范寫
3、生書寫
四、作業
1、繼續完成硬筆習字冊。
2、回家和爸爸媽媽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第一課時)
[教材簡解]
本課以兒歌的形式編寫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形式新穎,記述了王二小為挽救解放區后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的生命機智地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卻英勇犧牲的幫助。主體部分給王二小著色不多,主要是從敵人的兇殘、狠毒方面下筆,和這樣兇殘、狠毒的敵人做斗爭,王二小表面“順從”,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表現出了多么大的勇氣和智慧。課文開頭和結尾的情景描寫,也為塑造二小這個英雄人物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設計理念]
第一課時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課文素養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為第二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扎扎實實地閱讀文本,實實在在地學習生字,向第一課時要效率。
【反 思】
上課伊始,我設計播放影片注重學生的背景感知,巧妙預設情境,讓學生對抗日戰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也能根據所看影片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課文中的導入語,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既能讓孩子了解課文歷史背景和本課主角,又不顯得煩瑣。
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本節課,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導入課文后,我提出明確要求,并在白板上出示,讓孩子在自學的過程中有章可循。在檢查自學情況時,采用了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鼓勵學生去做一些新的嘗試。學生在實踐中將理論與自己的判斷、體驗、創造結合起來,才能成為他自己真正掌握的東西。
本節課的教學中不僅有老師的評價,還注重學生之間的評價。在分自然段讀課文時,我在白板上明確要求:讀的同學要做到聲音響亮,朗讀流利。聽的同學要做到認真傾聽,仔細思考。這樣不僅讀的同學知道應該怎樣朗讀,其他同學也能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認真地思考別人的優缺點。學生們能夠互相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改正不足之處。
寫字是低年級語文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課文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寫字教學。在出示生字“揚”時,讓學生說說字的結構以及記憶方法,重視學生的自主記憶。
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在總結課文內容時,學生說的答案不是我事先預設的,于是在此環節浪費了時間。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思考,讓孩子在輕松、充滿個性的課堂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