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識字3》
(l)教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分別畫出樹、禾苗、竹葉、小草。
(2)出示相應的古文字,引導學生探求古文字的演變規律。
2.認識木字旁、禾字旁。 學生根據圖或古文字,猜猜相應的偏旁。 3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感興趣的圖畫入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初步感知古今文字的演變規律。 借助拼音 自讀詞語 1.自己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不認識的可以請教小組同伴。
2.借助拼音自讀詞語,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3.檢查自讀情況,校正生字、詞語的讀音。
4.自由誦讀詞串,把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讀。 (1)組長組織組員輪流讀,互相正音。
(2)小組匯報朗讀,教師正音。 9 這一環節的設計,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通過學生在小組內相互正音,以及由老師指導正音,幫助學生讀準了生字詞的音,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打好了扎實的基礎。 再讀詞語 發現規律
1.小組交流反饋。總結得出:
(1)每組詞語中生字的偏旁相同。
(2)詞語與詞語之間有著相互的聯系。 1.給予學生自讀的時間,并說說自讀過程中的發現。
2.小組討論交流。 10 主體性學習是一種自由的學習,營造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引導誦讀 讀中感悟 1. 讓學生圖文對照,再次誦讀詞串,在讀中感悟詞語之間的內在聯系,誦讀前兩行詞串。 2. 看圖,說出竹制品的名稱,再讀讀“竹籃、籮筐、筷子”。 3. 引讀“茶葉、菠蘿、蘭花” 說說樹木的名稱,觀察圖畫,具體說說松柏和楊柳是什么樣的。 這種水果叫“菠蘿“,請吃過的小朋友介紹一下它的口味 13 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詞串,激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詞語間的相互聯系。 第二課時 復習字詞 導入新課 1.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2.做“找朋友”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