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朱德的扁擔
中午時分,隊伍趕到黃洋界大荷樹下休息,黃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勢險要雄偉,一邊是高山峻嶺,一邊是萬丈懸崖.這里云海翻涌時如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 故黃洋界又稱"汪洋界".休息時戰士們議論開來了,七嘴八舌地說,勸也勸不住,講也講不過,怎么辦最后大家叫一個機靈的小戰士把朱軍長的扁擔"偷"來藏起來了.戰士們認為這樣朱軍長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軍長砍來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實的扁擔,叫軍需處長范樹德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從此,他的扁擔再也沒人敢"偷"了.
戰士們看到朱軍長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滿臉是汗,軍裝濕透了,扁擔壓得彎彎,感動不已.這時,山道上響起一陣陣歌聲:
同志哥,扁擔閃閃亮,
朱軍長帶頭挑糧上井岡;
井岡兵馬強又壯,
糧食充足裝滿倉;
消滅白狗子,分田又分糧;
保衛根據地,全國得解放……
心隨情動——《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要好好學字》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切、和藹的形象,而本篇課文繼《要好好學字》后面,也向我們介紹了另一位領導人——朱德同志。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朱德同志和同志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全文3個自然段,沒有一句對話,但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如果單純地和孩子們就課文講課文,那肯定沒有多大的意思,因為現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長在太陽下,那種年代的事情是不肯能理解的,怎樣讓孩子們走進文本,理解課文,體會人物間的濃濃情意呢?又一次深入讀課文、翻閱資料,我決定通過增加一些背景故事來增強課文的生動性。如在讀到課文第二自然段時,對于“堅守”、“圍攻”說明紅軍和敵人所處的形勢是“守”和“攻”,既然要“堅守”就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這是當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挑糧食”就得去山下的茅坪去,山高路陡,而且還要面臨著敵人的 “圍攻”,簡直難上加難啊!這時我又補充講了《閃閃紅星》、《安東子》等等英雄兒童的故事,這些故事孩子們或多或少有點感覺(電視、電影的傳播),原始的基礎補充說明當時形勢的危險,所面臨的重重困難。但盡管如此,戰士們仍然“爭著去”(表現了紅軍戰士的大無畏精神),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全文的重點,生動的人物動作、心理描寫,仿佛讓我們再現了當時的場面,句子中重點詞語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如“一道”、“那么忙”、“怎么辦”等等詞語的重點把握,另外詞語的理解再配合插圖的有效輔助,視覺感雙管齊下,觸動孩子內心的那根感情弦。一句“累壞了,怎么辦?”飽含著戰士們對領袖的深切關心和愛護,令人感動,于是他“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而且為表明他的決心,還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意思是這根扁擔是朱德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朱德的這一做法是戰士們沒有料到的,他的偉大人格深深打動了戰士們,難怪他們“越發敬愛朱德同志”,課文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