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課堂教學案例
生:它們的偏旁不同,一個是三點水旁,一個是言字旁。而它們的右邊是一樣的。
師: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兩個字?
師:教師范寫
生:書空后描紅。
教學反思:
《梅蘭芳學藝》第二課時上完之后,我感到整個思路是很明晰的,重點部分也得到了落實,整節課中學生能聲情并茂地朗讀,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這篇課文的文眼就在“勤學苦練”。重在讓學生體會梅蘭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是輕而易舉的,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天生的不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獲成功。 “勤學苦練”一詞概括而抽象,如何使一年級的兒童對其產生真切的體驗和深切的感悟呢?在教學中,我以此為切入點,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自己感悟,在講到重點字詞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梅蘭芳的“勤學苦練”。我演示文中鴿子飛翔的情境,讓孩子們置換角色,像梅蘭芳一樣去“緊盯”、“注視”,從而產生“苦”與“累”的真切體驗;再讓兒童了解梅蘭芳練功的時間,至此,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形象便在其頭腦中鮮活、豐滿起來。不需要太多語言,學生便能意會到文章的文眼。孩子們在這一直觀形象的過程中不僅領會了詞義,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同時也積累了聯系生活來理解課文這一寶貴的閱讀經驗。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的過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