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童年與蝸牛
第6句,抽生讀。讓學生感受到蝸牛在艱難的爬行中掉了下來,但一點也沒灰心,繼續向前爬。引導學生用一個詞語說說蝸牛的這種精神。(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毫不氣餒……)
第8句,只不過是一塊石壁,可對蝸牛來說這是“長途跋涉”,“長途”意思就是?非常艱辛的經歷了這段路程,在這爬行途中,它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抓住“幾十分鐘、長途跋涉、終于”引導學生感受蝸牛到達目的地的艱辛。
指導朗讀。
(4) 蝸牛艱難地爬行著,我也被蝸牛那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住了,當看到它不小心從石壁上摔下來時,我為它——擔心,看到它繼續向上爬時,我又對它——敬佩,師生合作讀第三節。
(5) 蝸牛可能會對我說些什么呢,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交流,抽生說。
4、齊讀最后一節。
5、盡管這件事已過去了很久,盡管寫這篇文章的作者也已長大,但每當聽到那首有關蝸牛的歌謠時,聽錄音,欣賞第一節。理解“莫大”的意思
追問:那啟示就是——
6、補充名言: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不論是偉人還是小人,只要有極強的意志,他便可以做出事業來。事業的大小雖然不同,但那股堅強的心力與成功是一樣的,全是可佩服的。
7、語言拓展:在已往的生活中,有沒有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經歷,嘗試著與同學交流。
四、復習詞語,完成填空
1、讀詞語和短句。
2、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47 童年和蝸牛
瞧不起 膽小鬼 總是藏 謹慎
敬 佩 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啟示與力量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教學反思 課文第三節是文章的重點段,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情感目標的關鍵段落。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小小蝸牛是憑著頑強的毅力,戰勝了重重困難,到達石壁頂端,從而水到渠成的理解本文的主題,是我在備課時著力思考的問題。
教學時,我讓學生圍繞著蝸牛在爬行時遇到了哪些困難為線索,細細的品讀課文,學生很快找到了關鍵的詞語,如:光滑的石壁、重如石頭的背殼、爬行的時間長等等,在交流時注重讓學生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不走過場,同時出示重點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如課文中把蝸牛的背描寫得很具體,在學習這句時,用比較句子的方法使學生明白作者正是通過打比方的方式把蝸牛的背是怎么樣的寫清楚了,緊接著又創設情景讓學生拎起自己的書包,既理解了課文中“墜”的意思,又讓學生對大石頭般的重量有了親身感受,更加體會到了小小的蝸牛確實了不起,竟能背著如此重的殼攀登石壁,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也開始敬佩起蝸牛來,并體現在朗讀課文時全身心地投入進來。由此及彼,學生對下文中的“長途跋涉”也有了更到位的理解,當學生在交流“蝸牛在爬行途中可能會遇到那些困難呢?”學生的回答異常踴躍,而且都能聯系上下文的內容交流,有的說:“石壁太光滑了,爬了一段它又掉下來了,可它不泄氣。再繼續爬。”有的說:“蝸牛爬呀爬,感到很累了,但是它仍然堅持不懈。”還有地說:“蝸牛覺得背上的殼越來越重了,可是如果停下來,那剛才的努力又白費了,于是咬緊牙,再向前爬”……
我想,只有在備課時充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狀況,對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尚處于何種狀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