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三(蘇教版第四冊)
2.師生配合表演。
由教者和另一位同學扮演放風箏的同學,指名扮演勸阻的同學。
教者可故意不輕易聽從勸阻,“逼”學生將理由基本說清楚、說到位后,才表示愿意接受。其余學生邊看邊做好評價的準備。
3.評價師生的表演。
評價的重點內容:學生的勸阻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怎樣改進?
四、合作學習,參與勸阻實踐
1.學生互相請教有關消防、環保和用水衛生的常識,為小組學習做好鋪墊。
2.小組合作表演。
學生從教材的其余三幅圖中選擇一幅,在小組內進行角色分工,然后表演。組內其余學生當導演,負責指導本組同學的表演,重點指導勸阻的同學。
3.自愿上臺表演。
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前表演,全班同學對照勸阻的要求,對每小組的演練,肯定優點,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
五、擴展訓練,體驗成功樂趣
1.教者教育學生:課本上只列舉了四種不正確行為,生活中類似的行為還有很多。我們要通過努力,勸告人們改正自己的錯誤。
2.學生回憶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學曾經有過的不正確行為,征得當事人的同意,與他(她)合作表演互相勸阻。
3.勸阻的學生匯報自己的體會。在匯報時不涉及具體的人。
課前思考:
《學會勸阻》是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交際內容,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要碰到去勸阻別人,但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如何去勸阻別人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地加以指導。
插圖的內容再現了學生的生活場景,可巧妙的利用圖片創設一定的交際情景,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想象來豐富自己的語言,知道怎樣來勸阻別人。在學生具備了交際意識的基礎上,也可讓學生有選擇地扮演圖畫中的角色,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地參與表演,通過不同層次的演練及不同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功,在評價中學會勸阻別人,初步掌握與人交往的藝術。
“口語交際課”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而日常生活則是學生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徑。
課后反思:
在課的開始部分,利用表演的直觀性,形象性,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練習勸阻,學生很快就投入到情景中,勸阻的熱情較高漲。在讓學生根據圖意進行勸阻時,學生雖然能說出事情的危害性,但在說話時卻欠缺條理性、生動性,口語交際不僅要使學生能聽得清楚,說得明白,也要使學生說得生動。要說得生動,必須有語言的積累,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就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指導全們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的課外讀物,摘抄好詞佳句,到廣闊的書中去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從而在口語交際時,通過教師適當點撥,學生自然而然地把書中學到的遷移到語言中,這樣才能讓學生說得生動。在學生練習勸阻和進行表演時,教師只作了簡單的評價,卻忽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互相評價。其實,口語交際的評價也要有學生廣泛的參與。在評價過程中逐步學會
如何評價;學會傾聽;學會贊揚,欣賞別人的優點;學會質疑,給別人提出好的建議……所以在交際中,讓學生及時評價,指出優缺點,不僅對自己是一種促進,對他人也是一種激勵。勸阻這一話題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身邊也常會發生勸阻或被勸阻的事情,因此,學生的話題應有很多,然而,我卻欠缺了啟發學生從身邊發生的事情來說的環節。這并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