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實錄
師:你們很會讀書,居然有這么多收獲。是呀,我們現在不但不覺得下雨很遺憾。反而讓我們看到這么溫馨、和睦、美好的一家人。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美好的心情把這段課文讀一讀。
生:讀文
師:課文讀到這,不知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薩沙的爸爸先是把雨衣給了媽媽,而媽媽又把雨衣給了年小的薩沙,為什么不直接給小薩沙呢?
生:是的。我也覺得納悶。
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小薩沙也對父母的做法感到不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
生:自由讀自由讀3-6的兩問兩答。
師:指導“您”的讀音。抓住“干嗎”一詞,變換“干嗎”和“為什么”體會句式的不同。
師:指名讀,老師范讀。讓學生體會語氣的不同。
生:我感覺到了“干嗎”比“為什么”語氣強硬。
生:通過“干嗎”一詞的讀,我感覺到了薩沙對父母的做法有點不解,甚至有點不懣。
師:你真了不起,體會到了薩沙的內心想法。
師:那誰來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展示讀
師:對于薩沙的提問,媽媽是怎樣回答的呢?
生:指名讀媽媽說的話。
師:薩沙聽懂了媽媽的話了嗎?從哪里可能看出?
生:學生讀薩沙的第二問。
師:在媽媽心中,薩沙只不過才四歲的孩子。肯定是需要保護的弱小者。但小薩沙是不是心安理得接受媽媽的關愛呢?他會如何做呢?
生: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師:在父母心中小薩沙很了不起,年紀雖小但卻也知道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師:當時小薩沙又會怎樣呢?指導讀好最后一段落。(尤其是語氣)
生:嘗試讀最后一段。
師:學到這,我們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為薩沙一家人的讓雨衣的場面感動。在學習的課文的同時,我們肯定還會有許問題。下一課再做交流。
教后反思:本節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處理好文中字詞。二是扎實地讀好書。正是從這兩點出發,課堂上少了繁瑣的講解和分析,學生才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當中,我的課堂才書聲瑯瑯,我的學生充滿靈性。大學問家于漪說:閱讀課最主要的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只要抓住了這個主線,學生才會在反復的讀書中有所感悟,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