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課題課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3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
2、教材分析:這篇課文以擬人的手法介紹了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為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結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自高自大,相反還夸獎小柳樹。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從故事中讓同學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所以,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領悟課文的深刻含意。
3、教學重點、難點:依據課文內容和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本課的重點應該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難點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別人的長處。
二、教學目標:
小學二年級是小學階段發展的基礎階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本課課文的特點,我擬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處和短處。
技能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2、能把識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情感目標:感悟課文內容,在學習中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三、教法、學法:
教法: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我將采用“感悟朗讀法、讀書指導法、創設情境法”擴展思維法來組織教學,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讀書為基本的三為主原則,讓學生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想象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教具準備:
根據本篇教材內容和二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課堂上我將借助多媒體課件、,來組織教學,以求達到激發興趣,主動參與的效果。為了使同學們更加清楚的認識柳樹和棗樹的外部特征,我還準備了柳樹和棗樹的圖片。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安排以下四個環節。
(一)回憶課文內容,復習導入
(二)檢查認讀生字
(三)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四)相互品評,達成目標
下面,我來說說每個環節的具體設計。
1、觀察圖片,復習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5課《小柳樹和小棗樹》,同時板書課題。
2、檢查認讀生字。
這一環節,我從以下4個方面來進行學習。
(1)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我們現在就一起來認識它們。
集體讀個別讀接龍讀(2)生字認會了,我們把他放到詞語里,還能認識嗎?
抽查指名讀
(3)看同學們讀的這么開心,還有一些生字朋友也迫及待的想要見大家呢
出示寫讀生字
組詞個別生字組詞說話
同學們生字都認會了,相信在這節課中會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