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
1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并體會發(fā)現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2 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生字,通過朗讀詞語、背兒歌,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3 練習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
1 學生看拼音讀字、讀詞,在詞語中認讀生字。
2 辯字形,讓學生自己去找出每組中兩個字的異同。
3 組詞語,區(qū)別每組兩個字的意思。
4 書中的學習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生字的呢?你能幫她告訴大家嗎?(形聲字聲旁識字的方法或熟字減一減的方法。)
二、我會認
1 讀準字音。重點指導:翹舌音“支”,后鼻韻“龍”。
2 擴詞練習。學生自己口頭擴詞,同桌擴詞,全班開火車擴詞。
3 改變語境,在不同語境中鞏固生字。
出示下列詞語,學生認讀。
交朋友交通支路一支筆九龍坡龍頭巨龍龍舟
要求請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三、我會寫
1 認讀其中的字。
2 引導學生發(fā)現每組字的相同點。回憶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頭代表的意思。
3 書中的學習小伙伴還能寫出幾個這樣的字,你也能嗎?
木字旁:樹、林、枝、楓、樣、楊、梅、柳
月字旁:明、肚、臉、膽、腿、腳、腦
草字頭:草、花、藍、苗、蘋、苦、荷
寶蓋頭:寶、它、安、完、言、家、定
四、日積月累
1 學生自由讀詞語,接力讀,分小組讀,競賽讀。
2 學生自己選詞造句。
五、讀讀背背
1 教師示范讀。
2 學生自己練習讀,啟發(fā)學生讀出豐收時的喜悅。
3 鼓勵學生背誦短詩。
4 朗讀時需注意:
輕聲:莊稼高粱葡萄
一聲:黃澄澄紅彤彤
第二課時
一、口語交際
1 讀要求,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 自己找喜歡的小伙伴交談,說說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勵意見相同或相近的同學組成小組,小組討論本次秋游計劃。
3 班長主持全班討論,各組陳述本組的想法和理由。
我們組建議到……,因為……。
我們都愿意到……,因為……。
因為……,所以我們建議到那里秋游。
……,……。
4 同意意見后,具體商量秋游活動的計劃。
到那里去做什么?
5 商量準備工作和秋游活動中的分工。
要做哪些準備?
6 向老師提出建議。
秋游到哪里去?干什么?做哪些準備?
二、展示臺
1 開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動。
布置一個展示角,展示孩子們制作的與秋天相關的書簽、賀卡和圖畫。
2 對積極參與活動的孩子予以表揚,評選優(yōu)秀作品。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掌握和運用兩種識字方法:
“加一加”、“換一換”。
2、積累有關春天的詞語,讀準字音。
3、看拼音,理解字義,正確書寫漢字。
4、熟讀背誦。
【教學重難點】
1、歸納識字方法。
2、讀拼音寫漢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
1、讓生自主觀察,同桌討論,說說各自的發(fā)現。
2、全班交流:
歸納“加一加”、“換一換”的識字方法。
3、還可引導學生用其他識字方法,交流課外認記的生字。
4、讓生充分自學七個生字,檢查生認讀、識記情況。
(可用詞語:評比、家訪、擠進、郵車、局長、轎子、錢包。)
二、日積月累
1、生自讀詞語:
說說都是有關哪個季節(jié)的。
2、小老師教讀,更正字音。
3、交流還收集到哪些有關春天的詞語。
4、“開火車”讀詞語。
三、我會寫
1、生自讀拼音: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句子。
3、師可范寫一句。
4、生獨立書寫:
注意書寫筆順正確,字跡工整,姿勢端正。
5、全班交流,同桌互改。
四、讀讀背背
1、生自讀短文。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
3、抽生讀──小組讀──比賽讀。
4、背誦短文: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小組背誦──集體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按要求進行表達和交流。
2、結合口語交際內容進行拓展訓練。
〖教學重難點〗
注意語言表達流利、通順、完整。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1、“歌唱春天”:
激發(fā)學生興趣,感受春天的旋律。
(如:《嘀哩嘀哩》《春天在哪里》)
2、“我看到的春天”:
① 說說自己關于春天景物的觀察所得。
② 將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圖片,資料交流介紹。同桌介紹—全班展示。
3、“我們聽到的春天”,找學習小伙伴,介紹自己聽到的春天的聲音,談談自己的感受。
4、“我畫的春天”,把春天的圖畫作品全班交流介紹。
二、展示臺
1、展示內容不限:
商標、名字、招牌、書名等。
2、展示方式不限:
同桌輪流出示自己認識的字。
3、比賽方式:
同桌打擂、小組打擂,每周選出一個擂主。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
1、學生能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fā)現和應用“加偏旁”的識字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2、通過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聽說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人類文明的事物與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學生樂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資料,并善于學習別人好的地方。
教學重點:
發(fā)現“加偏旁”的識字方法、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 : 口語交際
第一課時
一、設計理念:
這一課時包括“我的發(fā)現”和“日積月累”兩部分內容,知識豐富,形式多樣。教學時,我采用游戲的方式,帶領學生在語文樂園里“逛迷宮”、“過字橋”、“練嘴皮”、“賞對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樂學善思。
二、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語文樂園”里玩,大家覺得怎么樣?好!首先我們來“逛迷宮”。
(二)“逛迷宮”
1、尋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處。
用課件打出“燕子”以及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標上序號。讓學生自己觀察說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線連結起來。
2、尋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處。
(1)讓學生把對應事物的序號寫在紙上,比一比誰找的又對又快。
(2)指名說出對應的事物。教師用電腦把對應的事物連起來。
(3)學生互相檢查結果,全做對的獎給一張“小燕子”模型。
(三)“過字橋”
同學們,“迷宮”逛好了嗎?下面我們過“字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好!下面我們就開始“過字橋”。
1、課件出示所有要認識的生字,請同學們讀認。
2、鼓勵能認識其中生字的同學讓其說說自己是如何認識這個字的。
3、學生自讀課本,看一看自己發(fā)現了什么?
4、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
5、分男女生讀一讀。
6、以組進行活動:一人寫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組詞。完成后與其他組交換檢查,看哪一個組做的又快又對,獲勝的組可以優(yōu)先進行下一個游戲。
(四)“練嘴皮”
同學們,“過字橋”我們已經順利通過了,下面我們要練一練嘴皮,看一看你會不會說。
1、課件出示一幅美麗的春景圖以及填空練習題。
2、請同學們看圖填空,可以說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適就能得到鼓勵,說得好的要獎給課文中的對聯(上聯或下聯)。
(五)“賞對聯”
同學們,大家的口才都不錯。為了表揚同學們,我請大家欣賞對聯,好嗎?
1、自讀、同桌讀、分男女生讀、指名讀。
2、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對聯知識。
3、教師小結對聯知識。
4、做“找朋友”游戲:請剛才拿到對聯的同學找到自己的同伴,大家讀一讀,看找對了沒有?
5、請大家說一說欣賞對聯的感受,趁機請同學們去搜集對聯,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下來,準備展示。
板書設計 :
語文園地一
__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__的陽光 ___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__的田野 __________的小溪 __________的枝條
第二課時
一、設計理念: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春天的發(fā)現”。為了使學生言之有物,我準備帶領學生去春游,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二、教學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去春游了,去發(fā)現春天了。請大家睜大雙眼,把你看到的寫下來。休息時,我們要進行交流,看誰發(fā)現的多,看誰的發(fā)現新。返回時,我們就要請這些同學來做“導游”,給我們介紹美麗的春天。
(二)游中交際
1、教師邊走邊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2、以組進行,交流自己觀察到的春天。
3、各組評選出優(yōu)勝者,參加全班的交流。
4、評選“小導游”,返回時有幾名“小導游”輪流介紹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用智慧的雙眼又發(fā)現了許許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課后,請同學們利用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查尋,搜集有關春天的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收集起來,準備參加展示會。
板書設計 :
春天里的發(fā)現
細心觀察 暢所欲言
第三課時
一、設計理念:
本課時主要是通過辦“展示臺”,開“展示會”的形式,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領和學習收獲,使其產生成就感。
二、教學流程:
(一)上寬帶網
同學們,寬帶網是現代計算機與網絡傳輸技術的一個名詞。通過寬帶網,我們可以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今天,寬帶網給我們送來了什么禮物呢?請同學們看一看吧!
1、自讀寬帶網,指名分段讀,大家齊讀。
2、說一說自己從寬帶網上獲得的信息。
3、說一說自己還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己上網查到的花的資料(如果學生沒有查到,教師給予補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學生的課桌為“展示臺”,展示學生的作品。
2、愿意當“導游”的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3、愿意當“游客”的學生參觀別人的作品。
4、把學生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展示臺”里,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板書設計 :
展示臺
今天,我當家!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培育口語交際力量,激發(fā)學生喜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圍繞自己巡游過或了解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練習修改習作。
3、能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生動的描寫,體會怎樣才能把句子寫形象。
4、積存對聯,想想上聯和下聯兩聯字一樣,意思卻不同的趣味語文,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及美麗的詩句。
5、樂觀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現。學習收集資料。
教學預備
1、詞語卡片。
2、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時間安排
5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有人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覺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淵、怪石云海固然奇妙,風雨雷電、花鳥蟲魚等尋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稱奇的地方。讓我們溝通一下我們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觀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這我們就來溝通一下。
二、在小組溝通
1、溝通自己了解到的狀況。要求:講清晰景觀的奇怪之處,還可以說說這樣的奇觀是這樣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舉代表,預備在班組匯報。
三、全班溝通
各小組派代表溝通,提示: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
四、總結、引導爭論
依據學生的匯報溝通,總結所把握的狀況。
五、延長拓展
盼望小朋友們把今日我們溝通的狀況講給父母聽
其次課時
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師:這一段時間,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的視線始終停留在漂亮的大自然上,通過調查,我們不僅了解了自然景觀的環(huán)境狀況,你肯定想把它登記來是吧,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上節(jié)課口語交際的根底上,圍繞自己巡游過或了解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
2、依據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示: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晰或把事情的過程想認真再寫。師巡察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fā)覺問題,進展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忙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精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晰。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展現臺
1、學生自讀展現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現內容。
2、展現自己想展現的內容。
(1)在小組內展現
(2)在全班展現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覺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fā)覺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fā)覺了?
2、說說自己的發(fā)覺:
其次句話加上了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存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
(2)指名讀,(3)小組競賽,說說發(fā)覺了什么?
2、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詩句。
(2)指名讀
(3)想一想:五組詩句有什么特點?你發(fā)覺了什么?
(詩句都是寫景的,并且每組中都有聯系)
(4)男女生競賽讀
(5)背誦詩句。引導背誦:抓住詩寫的對了特點
(6)抄寫詩句。
第五課時
一、趣味語文
二、詞語盤點
1、讀讀寫寫
2、讀讀記記
3、聽寫詞語
三、完成同步單元練習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在口語交際中鍛煉交際能力。
2、學會抓住人物特點來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完成習作。
3、積累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的四字成語,并能恰當地運用。
4、學會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品嘗句子意思,積累好詞好句。
5、背誦古詩。
【學習重難點】
1、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
2、習作:抓住人物特點來描寫。
3、積累并背誦古詩。
【學前準備】
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圖片。(學生)
2、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
一、圖片導入。
1、課件出示文中的圖片,學生觀察,說一說圖片內容。
圖片一:我和爺爺奶奶干農活。
圖片二:爸爸帶我去游樂場。
2、教師小結,引出口語交際內容。
(1)以上是同學們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樂,很新鮮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語交際的任務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書)。
(2)同學們回憶:暑假你是怎樣度過的?經歷了哪些新鮮事呢?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二、學生交流。
1、想好要講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
2、要把自己的經歷講清楚,講的時候可以恰當地使用圖片或實物等。
3、小組推薦一名講得好,暑假生活豐富多彩的學生上臺交流。
三、評價總結。
第二課時
(習作:猜猜他是誰)
一、激趣導入。
1、教師朗讀一段話,學生猜一猜他(她)是誰?
他喜歡踢足球,也酷愛跑步,經常在操場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是誰?
2、學生根據教師的描述,猜一猜是我們班的哪個同學呢?
3、教師小結:這個游戲是讓同學們抓住人的某些特點來寫,也是今天的習作內容。
二、學生活動。
1、一個同學說一個同學猜。
2、收集寫作素材,班上的同學你最熟悉誰?你知道他(她)的哪些特點?
3、同桌相互交流,補充素材。
三、引導寫作。
1、你選的是誰?他(她)有哪些特別的地方讓你印象深刻?選擇一兩點寫下來。
2、寫時注意格式,不可以寫出他(她)的名字。
四、學生習作。
1、學生開始習作,教師巡視。
2、寫好后大聲讀給同學們聽一聽,看看他們能不能猜出你寫的是誰。
3、師生提出補充意見。
第三課時
(語文園地)
一、交流平臺。
1、回憶本單元的課文,你積累了哪些句子?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2、齊讀題中兩句話,說說這兩句好在哪里。
二、詞句段運用。
1、我的發(fā)現:
(1)齊讀下面成語,交流你的發(fā)現。
(這八個成語中都含有人體的一部分)
(2)學生列舉同類的詞語。
七嘴八舌狼心狗肺心靈手巧耳聰目明昂首挺胸。
(3)學生熟讀成語。
2、我會讀。
(1)學生自讀課本上的三句話,想一想怎樣才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教師點撥:朗讀時,注意抓住重點詞語,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上學”這幾個詞語要重讀;第二句中的“笑了笑、就是、值得”這幾個詞語需要重讀;第三句中的
“一點兒”需要重讀。
(4)自讀,指名讀句子。
3、展示臺。
(1)為了培養(yǎng)同學們的各種興趣,開學初,班級就劃分了興趣小組,你能給這些興趣小組取個響亮又有個性的名字嗎?
(2)學生交流。
(3)展示最響亮,最有個性的興趣小組名字。
三、日積月累。
1、自讀古詩《所見》,讀通順,讀流利。
2、簡介古詩的作者及詩意。
3、學生背誦。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6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認真對待每次寫字,養(yǎng)成提筆就練字的習慣。
2、學習“日積月累”,積累古詩《鹿柴》。
教學過程
板塊一書寫提示
1、導入:我們在開始學寫字的時候,一定聽說過“字如其人”,字寫得好,別人看你的字就像看你一樣,寫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怎樣養(yǎng)成好的寫字習慣。
2、觀察課本插圖上的這段文字,想一想寫字時應當注意什么。
3、指名學生說一說。
內容提示
觀察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重點觀察標點符號之間的距離。
4、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內容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
(2)字距保持一致,符號和字之間也要保持一定距離。
(3)認真對待每次寫字,養(yǎng)成提筆就練字的習慣。
5、小試身手。
(1)根據總結的寫字注意事項,進行書寫,在落筆前想好下筆的地方,認真對待書寫。
(2)同桌交換書寫作業(yè),互相檢查,對不規(guī)范的漢字和筆畫用記號標出來。
板塊二日積月累
1、課題導入:古詩以其和諧的韻律、敏銳的洞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以及精煉的語言,博得了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將要再來學習一首古詩——王維的《鹿柴》。
2、介紹作者。
內容提示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3、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閱讀提示
(1)注意“柴”的讀音。
(2)“苔”字讀第二聲。
(3)理解“深林”的意思,將其與“森林”作比較,確保讀音正確。
(1)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練讀。
4、指導朗讀,感受朗讀節(jié)奏和停頓。
閱讀提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5、理解想象。
(1)理解詩中個別詞語的意思,如,“但”是“只”的意思,“聞”是“聽”的意思,“景”是夕陽返照的光,景通“影”。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想象這首詩給你怎樣一種感覺,你從這首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內容提示
第一句直觀地寫出了山的空曠,第二句從聽覺角度,以輕微的人聲襯托出山林的安靜。第三句寫出了深山悠遠的感覺,第四句寫夕陽余暉照射在青苔上,更顯幽深。
6、熟讀成誦。
7、課堂小結:《鹿柴》這首詩出自王維萬年所著的《輞川集》,這是二十首中的其中一首,我們還可以去欣賞其余的19首,進一步領略王維詩作的優(yōu)美。
教學反思總結
就語文園地內容而言,“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其中,每個固定保留的項目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而“書寫提示”“識字加油站”相機出現,由此看來,每個單元學習完之后的交流和積累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園地的教學除了要延續(xù)課文學習的內容知識,更要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1、“交流平臺”讓學生根據學過的課文進行想象,說一說文章中所描寫的畫面。再找出有關句子進行品析,學習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畫面、聽到聲音、聞到味道。“書寫提示”結合課本中給出的三點提示指導學生書寫。“日積月累”讓學生自讀詩句懂得大意。在初步感知后,可讓學生反復誦讀,直至背誦,還可通過抄寫,幫助記憶。
2、“書寫提示”是新増的練習項目,字體范例內容是《觀潮》中的語段,最主要的是旁邊的提示,對于書寫的格式、標點符號、書寫態(tài)度都有明確要求,讓學生對于寫字要求更加明確。
3、在“日積月累”的處理上,教師要做到放手讓學生自由誦讀,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樂趣。
4、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力,開展自學。學生結成小組互相討論,互相解決難題,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増強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因為這也是每個園地學習遇到的共性問通,讓語文走向生活,并且與生活有機結合,這樣的機會需要老師帶領學生去創(chuàng)造。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7
《語文園地一》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中的一篇文章。《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也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少講多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guī)律,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語文園地的教學,就是要以生活為主線,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學生才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因此,我們要教學生從小就接觸和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生活,積累生活,從社會生活(包括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選取寫作素材。指導學生體驗生活,還要指導學生學會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讓生活中美的內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畫卷,當生活中的這些美觸動他們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們產生寫作上的`沖動時,語言的激流就會宣泄出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天下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從生活中選取素材,提倡寫生活的真實。只有生活真實、感情真摯,文章才會感人,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以生活為主線,要善于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yǎng)成學生樂于探究和勇于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8
荷葉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無邊的荷葉忽然叫我生出了許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漸漸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卻年年要種一缸荷花。祖母特別(愛好 喜愛)荷花,對荷花下的功夫更讓人吃驚。河泥是雇人挑來的,她還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糧食。隔年的種藕早已選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種下去,弄得兩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葉快要冒尖的時候,祖母就守著荷花缸不讓孩子*近,說是人呼出的熱氣,會讓葉子枯萎。小荷葉終于長出來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葉子,孩子們都不屑一顧。祖母看著荷葉,卻像看一個新生的孫子。
夏天到來的時候,才有真正的開桿兒荷葉亭亭地舒展開來。這時天太熱了,大門成天開著,就有人探頭欣賞我家獨特的風景。祖母常常在門口乘涼,看到有人夸她的荷葉,就把人家讓進來,沏上茶水,請人邊喝邊欣賞。
一天,有位年輕的母親抱著一個孩子在門口探頭探腦地張望,祖母又發(fā)出邀請,可女人搖搖手,說出一(番 翻)話來。祖母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頭瘡,她絲絲地吸著冷氣,好像要(帶 代)那個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會兒,她醒過神來,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一聲剪下最大的荷葉。
荷葉是夏日里清涼的東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幾支給左鄰右舍泡茶喝。這一年,老鄰居們是喝不上荷葉茶了。每隔幾日,就要給那個孩子剪一支荷葉,荷花缸里的荷葉也就越來越少。不過,小孩子的瘡倒是確實一天天好起來。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葉,像這樣剪下去,今年別想看荷花了。祖母卻念念有詞: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涼氣逼著涼氣。荷葉派了大用場,不開花也罷了。
如今看到這一池荷葉,就像看到一池的清涼。假如祖母擁有這一池的清涼,她又會高高興興地把它送給許多人吧。
1、在括號內選擇合適的拼音或字詞。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不屑一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念有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問答:
⑴ “我家獨特的風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概括地敘述祖母是怎樣種荷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祖母家的荷葉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荷葉派了大用場,不開花也罷了。”祖母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鼓勵探究、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的習慣,促進對語言的積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發(fā)現新的識字方法并識字,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有主動說話的興趣,語言表達規(guī)范。
【教學用具】
課件、卡片、圖片、彩筆、紙、毛筆。
【教學思路】
1、自主、合作、探究。
2、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多媒體展示秋天風景圖片。
2、談話激發(fā)秋游興趣:
找小伙伴相互談論各自的想法。意見相同或相近的同學組成一組,選出小組長,討論秋游計劃。包括:到哪兒去,干什么,做哪些準備?
二、自由交談
三、合作交流
四、匯報交流
班長主持:
1、小組交流。
2、討論推薦優(yōu)秀的路線。
五、討論
1、分組討論。
2、全班交流。
(組長匯報。)
3、確定計劃。
(取長補短。)
4、拓展。
(練習寫話。)
六、作業(yè)
【板書設計】
秋游
討論計劃
提出建議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0
《語文園地》應是學生快樂學習語文的百花園;應是學生提高語言能力的操練場。正因如此,在“語文園地三”中我把漢語拼音的復習滲透到每個環(huán)節(jié),生動演繹了教學內容,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里,進入有趣的.天地,在玩中學,學中樂,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將灰太狼、喜羊羊導入情景教學中:你喜歡喜羊羊嗎?現在呀,喜羊羊被灰太狼抓到了拼音王國,他不會拼音,不知道怎么才能走出去。他向我們發(fā)出了求救,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他走出拼音王國?你愿意嗎?接下來,根據課文內容,我設計了六個關卡:迷宮闖一闖、小耳朵大考驗、秋游我來幫、我說你猜、漢字大考驗、閱讀大考驗,每個關卡都緊扣拼音,因為和動畫有關,喜歡動畫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所以學生看到喜羊羊和灰太狼還是比較興奮的。除此之外,在學生練習完拼讀后,我找了幾個小老師上講臺上領讀,效果還是不錯的。
不足之處還是在于課堂紀律的常規(guī)問題,可能是因為看到動畫片人物太興奮了,所以課堂紀律不是很好。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借助公園導覽圖感知識字的趣味,并準確識記“亭、咨、詢”等10個生字。
2、根據春天里天空、陽光、田野、微風、柳條、草坪的特點,根據語境補充合適的詞語,圍繞春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感悟。
3、感知句子的主干部分和修飾部分,從而明確什么是完整、具體的句子。
4、通過觀察和比較,進一步掌握半包圍結構的字的書寫特點,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
5、積累背誦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節(jié)選)》,感受中國古詩的趣味和魅力。
二、教學重點:
借助公園導覽圖感知識字的趣味,并準確識記“亭、咨、詢”等10個生字。
三、教學難點:
積累背誦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節(jié)選)》,感受中國古詩的趣味和魅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公園導覽圖,制作字卡。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識字加油站
1、回憶交流:假日,家人帶你去公園了嗎?第一次去公園,怎樣做到不迷路,還能看到每一處景點呢?
2、引導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公園導覽圖,向大家介紹:
(1)這是哪個公園的導覽圖?
(2)導覽圖上有哪些主要內容?
3、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導覽圖,請學生觀察并交流:導覽圖上標注了哪些地方?
4、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1)小組伙伴一起認一認這些生字,認字多的伙伴當小老師,教一教認字少的伙伴。
(2)如果伙伴遇到了困難,就把這張生字卡片單獨拿出來,大家一同商議記住它的好辦法。
(3)如果伙伴經過努力,還有認不準的字,就告訴老師,老師在課件中,將這個字變大,變成紅色。
5、匯報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識記課件中變大、變紅的生字。
“劇、餐、廳”可以用生活識字法識記。教師在課件中呈現露天劇場和餐廳的圖片,學生反復認讀這三個字。
“咨”和“詢”可以借助形聲字識字法集中識記。“咨詢”是向對方詢問一些問題,需要張口說話,所以“咨”下面是“口”;同時,“咨詢”也是一種語言表達,所以“詢”是言字旁。
“管”和“塔”可以借助形近字對比法識記。“管——館”“塔——搭”。
“亭”和“寶”可以采用字理識字法識記。“亭”的上部與“高”的上部相近,表示“亭”是很高的建筑,“亭”的下部是“丁”,表示亭子下面的柱子像釘子一樣是直直的。“寶”,房子中有一塊玉,表示家中有“寶”貝。
“理”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王+里=理”。
6、學生到自己準備的公園導覽圖中找一找這十個字,認一認,讀一讀。還可以認識導覽圖中的其他字。
二、借助圖片,想象表達——字詞句運用
1、自由交流:春天早已來臨,春天里的天空、陽光、田野、微風、柳條、草坪具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2、課件出示春天的田野圖,請學生觀察圖片,根據圖片中事物的特點填空。
的天空的陽光
的田野的微風
的柳條的草坪
3、學生自由朗讀這些短語,一邊讀一邊想:春天里的這些事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4、拓展語言:你能利用幾組短語,說一段贊美春天的話嗎?
5、過渡:春天來了,種子該發(fā)芽了!
6、課件出示句子:種子睡在松軟的泥土里。指名朗讀句子,齊讀句子。
7、讀句子做游戲:老師提出不同的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朗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嗎?
(1)什么睡在松軟的泥土里?
(2)種子睡在哪里?
(3)種子睡在什么樣的泥土里?
8、合作實踐:自己寫一個完整的句子,像老師這樣提一提問題,請同伴回答。
三、觀察比較,對比書寫——正確書寫漢字
1、課件出示“底、原、處、遞”四個字,請學生觀察字形特點,并分類。
2、教師總結:四個字都是半包圍結構,“底、原”包圍部分在左上部,“處、遞”包圍部分在左下部。
3、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底、原、處、遞”四個字的書寫過程,并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包圍部分的書寫特點,然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4、集中交流:左上包圍的字,書寫時包圍部分的撇畫要寫得伸展;左下包圍的字,書寫時包圍部分的捺畫要寫得伸展。
5、學生先觀察書中田字格里的四個例字,再描紅,最后練寫兩個。
6、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重點評議包圍部分的書寫情況。
四、借助動畫,積累誦讀——完成日積月累
1、課件播放草原風光片,引導學生欣賞并交流: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你想到了哪些古詩?
2、學生交流與草原相關的古詩,教師相機在課件中呈現《賦得古原草送別》(節(jié)選)。
3、學生自由誦讀。
4、教師播放《古詩新唱》音頻文件,引領學生唱《賦得古原草送別》(節(jié)選)。
5、齊聲背誦古詩。
五、學習分享,拓展延伸
1、和家人一同認一認公園導覽圖,把自己新認識的字抄寫在識字本中。
2、和家人一同查找描寫草原的詩歌,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圖畫導入,引發(fā)閱讀的興趣
1、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大熊貓最喜歡吃什么嗎?(竹子)
2、語言交流:竹子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教師隨機畫出筍芽兒圖。
3、學生欣賞教師在黑板上畫的筍芽兒,她還有個可愛的名字,誰知道叫什么呢?(筍芽兒)
4、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醒學生注意兒化音。
5、過渡: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萬物復蘇的春天,走進這美麗的竹林,看看可愛的筍芽兒是怎樣一步步長成健壯的竹子的。
二、初讀課文,感知閱讀的樂趣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上面的音節(jié),或者問一問同學、老師。
2、小組合作,分自然段輪流朗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
3、自己默讀一遍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筍芽兒是怎樣長大的?
4、集體匯報交流:春雨呼喚筍芽兒,筍芽兒醒了;雷公公呼喚筍芽兒,筍芽兒一個勁兒地向上鉆;媽媽給筍芽兒穿上一件件衣服,筍芽兒鉆出了地面,筍芽兒在大家的關懷下,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
三、精讀感悟,體驗閱讀的樂趣
(一)品讀第1、2自然段。
1、過渡:春雨怎樣喚醒了筍芽兒?誰來讀讀有關的自然段。
2、學生讀第1、2自然段。
3、引發(fā)交流:“沙沙沙,沙沙沙……”這是什么聲音?(下雨的聲音,春雨姑娘呼喚筍芽兒的聲音。)
4、發(fā)揮想象:這是春雨姑娘在呼喚筍芽兒。她怎樣呼喚筍芽兒?想一想,說一說。
5、指導朗讀春雨姑娘的話,讀出低聲呼喚的語氣。
6、過渡:筍芽兒醒來了嗎?自己讀一讀第2自然段。
7、學生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圈出表示筍芽兒動作的詞語。
8、學生模仿筍芽兒,做一做動作,表演讀第2自然段。
(二)品讀第3、4自然段。
1、過渡:(課件播放打雷的聲音)聽,這是什么聲音?雷公公是怎樣喚醒筍芽兒的?
2、學生想象雷公公呼喚筍芽兒的話。注意說話時聲音要粗重。
3、對比朗讀,女同學模仿春雨,男同學模仿雷公公,要讀出低聲呼喚和粗重嗓音的不同。
4、引發(fā)想象:筍芽兒聽到了雷公公的呼喚,是怎樣做的?先讀一讀第4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用自己的動作演一演。
5、拓展表達:筍芽兒為什么會一個勁兒地向上鉆?筍芽兒在向上鉆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6、教師引讀:
泥土把筍芽兒的背壓彎了,但筍芽兒仍然——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石頭把筍芽兒的頭壓痛了,但筍芽兒仍然——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樹根、草根把筍芽兒纏疼了,但筍芽兒仍然——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7、自由表達:看著一個勁兒地向上鉆的筍芽兒,你想說些什么?
8、教師小結:老師希望你們像筍芽兒一樣,沖破種種困難,奮發(fā)向上,成為不怕困難的、勇敢的孩子。
(三)品讀第5自然段。
1、過渡:媽媽看到孩子使勁兒往上鉆,她會怎樣說,怎樣做呢?誰來給大家讀一讀第5自然段。
2、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媽媽給筍芽兒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的過程,引導學生對照課件朗讀媽媽的話。
3、引讀:每穿一件衣服,媽媽就會說一遍“別著涼”,這樣一遍一遍地說就叫——(嘮叨)
4、生活交流:你的媽媽平常對你嘮叨什么?你從媽媽的嘮叨中感受到了什么?(愛)
(四)品讀第6自然段。
1、過渡: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喚下,在媽媽的關心下,筍芽兒鉆出地面了嗎?她看到了怎樣的世界?
2、自己讀一讀第6自然段,圈畫出筍芽兒鉆出地面后見到的事物。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利用課件出示筍芽兒見到的事物,并請學生欣賞畫面,用一段通順的話描述筍芽兒見到的美麗的世界。
4、教師在課件插圖上呈現第6自然段,配樂,引導學生齊聲朗讀這段話。
(五)品讀第7自然段。
1、模擬采訪:筍芽兒,在溫柔的春雨姑娘的滋潤、雷公公的呼喚、媽媽的關愛、太陽公公的照耀下長大了。你此時的心情怎樣?
2、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筍芽兒,現在你終于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你可以自豪地說——(我長大啦!)
四、實踐拓展,延伸閱讀
1、畫一畫可愛的筍芽兒,如果能畫出她長大的過程就更棒了。
2、寫一寫你最想對筍芽兒說的話,如果能寫出你對筍芽兒的喜愛之情就更精彩了。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2
優(yōu)點:
1.本次練習課認識了數量詞及其他一些生字新詞,復習了漢語拼音字母表,學習了《春曉》。
2.本堂課,給了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通過他們自主、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不足之處:
由于是練習,應該多給學生訓練的'時間,少講解。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fā)現和應用“加偏旁”的識字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2、通過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聽說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人類文明的事物與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學生樂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資料,并善于學習別人好的地方。
【教學重點】
發(fā)現“加偏旁”的識字方法、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 第一課時
〖設計理念〗
這一課時包括“我的發(fā)現”和“日積月累”兩部分內容,知識豐富,形式多樣。教學時,我采用游戲的方式,帶領學生在語文樂園里“逛迷宮”、“過字橋”、“練嘴皮”、“賞對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樂學善思。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語文樂園”里玩,大家覺得怎么樣?好!首先我們來“逛迷宮”。
二、“逛迷宮”
1、尋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處:
用課件打出“燕子”以及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標上序號。讓學生自己觀察說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線連結起來。
2、尋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處:
⑴ 讓學生把對應事物的序號寫在紙上,比一比誰找的又對又快。
⑵ 指名說出對應的事物。教師用電腦把對應的事物連起來。
⑶ 學生互相檢查結果,全做對的獎給一張“小燕子”模型。
三、“過字橋”
同學們,“迷宮”逛好了嗎?下面我們過“字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好!下面我們就開始“過字橋”。
1、課件出示所有要認識的生字,請同學們讀認。
2、鼓勵能認識其中生字的同學讓其說說自己是如何認識這個字的。
3、學生自讀課本,看一看自己發(fā)現了什么?
4、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
5、分男女生讀一讀。
6、以組進行活動:
一人寫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組詞。完成后與其他組交換檢查,看哪一個組做的又快又對,獲勝的組可以優(yōu)先進行下一個游戲。
四、“練嘴皮”
同學們,“過字橋”我們已經順利通過了,下面我們要練一練嘴皮,看一看你會不會說。
1、課件出示一幅美麗的春景圖以及填空練習題。
2、請同學們看圖填空,可以說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適就能得到鼓勵,說得好的要獎給課文中的對聯(上聯或下聯)。
五、“賞對聯”
同學們,大家的口才都不錯。為了表揚同學們,我請大家欣賞對聯,好嗎?
1、自讀、同桌讀、分男女生讀、指名讀。
2、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對聯知識。
3、教師小結對聯知識。
4、做“找朋友”游戲:
請剛才拿到對聯的同學找到自己的同伴,大家讀一讀,看找對了沒有?
5、請大家說一說欣賞對聯的感受,趁機請同學們去搜集對聯,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下來,準備展示。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一
的春光 的陽光 的天空
的田野 的小溪 的枝條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春天的發(fā)現”。為了使學生言之有物,我準備帶領學生去春游,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教學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去春游了,去發(fā)現春天了。請大家睜大雙眼,把你看到的寫下來。休息時,我們要進行交流,看誰發(fā)現的多,看誰的發(fā)現新。返回時,我們就要請這些同學來做“導游”,給我們介紹美麗的春天。
二、游中交際
1、教師邊走邊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2、以組進行,交流自己觀察到的春天。
3、各組評選出優(yōu)勝者,參加全班的交流。
4、評選“小導游”,返回時有幾名“小導游”輪流介紹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用智慧的雙眼又發(fā)現了許許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課后,請同學們利用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查尋,搜集有關春天的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收集起來,準備參加展示會。
〖板書設計〗
春天里的發(fā)現
細心觀察 暢所欲言
第三課時
〖設計理念〗
本課時主要是通過辦“展示臺”,開“展示會”的形式,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領和學習收獲,使其產生成就感。
〖教學流程〗
一、上寬帶網
同學們,寬帶網是現代計算機與網絡傳輸技術的一個名詞。通過寬帶網,我們可以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今天,寬帶網給我們送來了什么禮物呢?請同學們看一看吧!
1、自讀寬帶網,指名分段讀,大家齊讀。
2、說一說自己從寬帶網上獲得的信息。
3、說一說自己還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己上網查到的花的資料(如果學生沒有查到,教師給予補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學生的課桌為“展示臺”,展示學生的作品。
2、愿意當“導游”的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3、愿意當“游客”的學生參觀別人的作品。
4、把學生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展示臺”里,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板書設計〗
展示臺
今天,我當家!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理念】
通過詞語盤點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心,指導學生學會歸納、整理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理解所學的詞語。會用所學過的詞語。
2、學習詞語分類記憶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整理所學的詞語。
學生準備:搜集整理所學的詞語,然后進行分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情趣,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之一,漢字歷史悠久,詞匯豐富,今天我們就來一個詞語盤點。
2、本單元中的詞語盤點中,都是我們剛剛學習過的新詞,讀一讀,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發(fā)現。
二、確定主題,引導分類、整理詞語
1、學生自讀詞語盤點。
2、同桌討論自己的新發(fā)現。教師巡視點撥:給詞語分類。
3、小組學生合作,分類整理詞語。
三、分類練習,學會活用,鞏固記憶
1、讀一讀
洞庭 江南 玩賞 無暇 擴散 攀登 泰山 駱駝 屏障 浙江 油桐 擁擠
孔隙 仰臥 臀部 稍微 額角 擦傷 蜿蜒 依據 敬亭山 波瀾壯闊 水平如鏡
峰巒雄偉 紅葉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羅列 形態(tài)萬千 色彩明麗 危峰兀立 連綿不斷突兀森郁
2、分一分(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分類方式來分類)
描寫名稱的詞語:
描寫形狀的詞語:
帶色彩的詞語:
描寫山的詞語:
描寫水的詞語:
3、寫一寫,說一說。(練習用詞語說一句話。)
4、抄一抄,記一記
翡翠 涼爽 高聳 山洞 透射 寂靜
增添 細碎 馬蹄 柔嫩 錦緞 綿延
絢爛 白皚皚 重重疊疊 斑斑點點
[設計意圖]
用不同的方式來記憶和積累詞語,用說話的方式來理解詞語,從而達到積累詞匯的目的。
四、拓展練習,豐富積累
1、根據下面詞語的形式,試一試,你能寫幾個一樣的詞語。
2、給下面的詞語找一個朋友,使它們的意思正相反。
水平如鏡→ 擴散→ 高聳→
白皚皚→ 涼爽→ 蜿蜒→
3、給下面的詞語找一個朋友,使它們的意思正相近。
波瀾壯闊→ 連綿不斷→ 水平如鏡→
寂靜→ 擴散→ 涼爽→
4、 寫幾個帶山字的成語
5、寫幾個帶水字的成語
[設計意圖]
通過有趣的拓展練習,達到積累詞語,開闊視野,豐富詞匯的目的。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5
今天進行了《語文園地三》的教學,本課中主要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學會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學習正確使用字典。
2.借助拼音正確朗讀古詩《贈汪倫》,并背誦。
3.通過閱讀,體驗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中的愉悅。
昨天,我布置學生家長提醒學生記得帶字典,可仍然有一部分同學沒帶字典。我讓學生們兩人共一本使用。還好教學并沒有受太大的影響。首先我讓學生復習了漢語拼音字母表,再出示音序表,讓生仔細觀察兩個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學生快速度發(fā)現,音序表只有大寫字母。我總結那大寫字母按照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就是音序表。
接著我讓學生拿出字典,找到“漢語拼音音節(jié)索引”一頁,并讓學生用手指著,我下去查看,學生們都能快速找到。其次,再找到大寫字母“C”,在“C”的下面找到音節(jié)“chu”,再看到音節(jié)右邊的頁碼,并翻到這一頁。記清這個字形,在字典中找到這個字。記住這個字所在的頁碼。并記下來。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6
【我的發(fā)現】
這是一項啟發(fā)學生觀察和想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語言中的比喻。題目中共列出了八種事物的圖案,雖然排列上沒有什么規(guī)律,但都是在形狀上有相似之處的事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事物之間的相似特點,在自主探究中學習積累語言,進一步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過程建議】
1、觀察圖畫,引導發(fā)現。圖上畫的是什么?這些事物之間有什么聯系?
2、根據提示,創(chuàng)生想象。請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話補充完整(我發(fā)現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還能換一種說法嗎?(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你還能用這樣的方法說說其他的事物嗎?組內互相交流觀察所得。
3、聯系經驗,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fā)現哪些事物之間非常相似?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如眉毛像彎彎的月牙兒,河水像一面鏡子等)
【日積月累】
這次活動安排了“讀讀認認”“讀讀背背”“我會說”三項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讀讀認認”重點引導學生利用掌握的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讀自認生字新詞;通過組詞等練習分辨每組兩個字在形、義方面的不同之處。“讀讀背背”是積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春聯。這四副春聯用詞凝練、生動,想象奇特優(yōu)美,句式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要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品讀吟誦中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我會說”是通過練習描寫景物特點的形容詞與描寫景物名詞的搭配,讓學生積累和練習運用語言。
〖過程建議〗
一、讀讀認認
1、讀:讀讀下面的字詞,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組成的新字)
2、記: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學生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3、說:給每組的兩個字分別組詞,然后再用喜歡的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話。
二、讀讀背背
1、讀讀:
學生自己讀對聯,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師示范對聯的讀法,學生感悟吟誦的語氣。(注意讀的節(jié)奏稍慢,上聯和下聯節(jié)奏要相同,以顯示其對應關系。上聯一般要吟得低緩一些,下聯一般要誦得高而平。如,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學生模仿讀、對讀、齊讀、想象讀。
2、背誦:
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背誦對聯。
3、展示:
學生互相交流課外搜集的描寫春天的詩句。
〖我會說〗
1、說說:
讀讀橫線后面的詞語,說說橫線上應該填什么?
2、評評。在組內說自己填的內容,其他同學評評。教師要啟發(fā)學生說出不同的詞語,只要搭配準確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一些這樣的短語,讀讀寫寫。
3、練練:
害羞的.( ) ( )的眼睛 ( )的筍芽兒。
( )的嗓音 ( )的世界 嫩綠的( )。
【口語交際】
本次交際活動的話題是《春天里的發(fā)現》。雖然話題跟一年級下冊第一組口語交際《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際的角度和表達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訓練要求學生在過去感知春天的基礎上細心觀察,展開想象,突出對春天一些現象的“新發(fā)
現”,而且還要在說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發(fā)現寫下來,激發(fā)學生初次寫話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思維的條理性,提高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本次口語交際練習可以和本組各課的“實踐活動”結合進行,也可以與下面的“展示臺”和“寬帶網”結合起來進行,把搜集的資料和將要展示的作品作為口語交際的憑借,也可以把口語交際和寫話的成果作為展示的內容。具體形式教師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
〖交際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關春天的資料(文字、圖片等)。
2、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
〖過程建議〗
1、播放歌曲《小鳥小鳥》,聽后說說你都聽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呢?學生結合搜集的相關資料在小組內說一說。要求:
⑴ 可以從植物、動物、天氣變化及人們的活動等方面入手。
⑵ 發(fā)現要“新”,盡量與眾不同。
3、全班交流匯報“新發(fā)現”,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條理盡可能多的說出自己的新發(fā)現,或者專注于某一種事物,把它說具體。如對小草的發(fā)現可以從開始探出頭來說到長出嫩綠的小尖葉,從“草色遙看近卻無”說到綠草如茵的景象。鼓勵學生大膽把自己的聯想結合自己的發(fā)現說出來。
4、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議,評選“最具慧眼”獎。
5、把自己的新發(fā)現整理一下寫出來,教師適當提醒學生先想想寫話的順序再動筆。然后全班交流,師生共同分享寫話的快樂。
【展示臺】
本次活動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組語文實踐活動的成果。教師要根據教材中學習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平臺,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1、結合本組語文實踐活動的成果,根據學習伙伴的提示,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2、小組內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學習的收獲。
3、班級交流展示,評選“最佳創(chuàng)意”獎和“最佳才藝”獎。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篇17
一是孩子們進校以來的第一個復習課,內容很豐富,它是第一單元識字、閱讀、積累、交際的延伸,是溝通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橋梁,既是學生合作、競爭的平臺,又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因此,我們需要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在以前教學“我會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要求學生比賽讀,在比賽中學生基本能夠很好的讀出詞語來,我一直比較滿意。而在今天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變換了方法,要求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愛來選擇,比如“帶學生讀,自己讀,帶四人小組讀,帶女生全體讀”,還有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挑戰(zhàn)讀了“挑戰(zhàn)小組,挑戰(zhàn)個人,”他們的方法比我想到的要多。所以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以發(fā)揮的空間,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做教師的能不能真的放開了,有沒有真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揮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