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精選3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篇1
新理念下的課堂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搭建發揮的舞臺,促進動態生成,相信精彩從這里開始。
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我發現雷鋒的名字雖然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但是由于時代的相隔,孩子無法很快真正進入課文情境。如何讓孩子動情呢?在教學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課前所了解到的有關雷鋒的信息,綜合多種信息,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領悟。在教學中,因為本文是詩歌,我就讓學生抓重點詞句來理解悟讀、展開想象。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到了“抱、冒、背、踏、泥濘、荊棘”等一些重點詞的含義,并根據已有的經驗展開想象,面前自然而然地浮現了那感人的畫面……有的孩子說:“我仿佛看見雷鋒叔叔正冒著雨,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有的說:“我仿佛看見雷鋒叔叔正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用自己的雨衣替孩子遮雨,焦急地走著,自己被雨淋濕了,卻
一點也顧不得”;還有的說:“我仿佛看見雷鋒叔叔背著年邁的老大娘氣喘吁吁地走著,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流下來,那路邊的荊棘劃了好幾道口子,他仍忍著痛繼續前進!辈挥谜f,孩子內心深處已經在為雷鋒無私的精神震撼了。我想只有有創造精彩的意識,才不會與精彩失之交臂。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篇2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因為這是一首贊美雷鋒的詩,學生對雷鋒的生平事跡不了解,所以事先我課前充分尋找了一部分雷鋒的圖片與故事,在講解的時候就占用了一部分時間。然后進行生字的教學,特別是冒字的'上半部分,也給學生著重提示了一下,在學生的第一次書寫中,發現寫錯的同學只有幾個,大部分還是聽明白了。另一個難字就是滴字,里面的古字,學生總會寫成商字的內部,在講評時我也提示了一下,一個是十字加口,另一個是八字加口。余下的時間就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重點是兩個“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前一個用升調,后一個拖長一點用降調。發現學生這方面的接受能力還是不錯的。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發現了我們運用直觀的圖像(雷鋒的畫像),加上聲音(雷鋒的歌曲),激情的語言描述,豐富的資料積累,在課堂教學上引發了對雷鋒的崇敬與熱愛,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我覺得第二課時中, 教學難點突破不夠。對于重點句子“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這句話中的的“雷鋒叔叔”指那些像雷鋒一樣,具有雷鋒精神的人。學生雖有所體會,但當老師問到:“我們身邊有這樣的活雷鋒嗎?”學生只能簡單的說出班級某某同學就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但卻說不出他們做的什么事,深入不進去,另外這個問題的回答思路也非常窄,由于時間的約束,在這里教師也沒有深入引導,草草收場。資料中的文章未經精心塞選。作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雷鋒還做了哪些好事這個問題來拓展閱讀,就應該盡進行塞選,把雷鋒的照片,雷鋒苦難的童年等內容刪去,再充實一些體現雷鋒精神的相關主題文章,這樣對突破課文難點句子就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指導朗讀還不夠到位。
由于跨越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特殊性,必定要給學生創造出自主閱讀和打寫的時間的限制,朗讀都還浮在表面,沒有真正地讀出情感。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娓娓地向我們述說著,輕輕地撥動著我們的心弦。
雷鋒的名字經常被掛在嘴邊,但孩子們對他的了解并不多,這樣怎么能感悟課文內容呢?于是,在學習課文之前,我讓孩子們查找雷鋒的資料,孩子們有的買了關于雷鋒的書,有的上網查找了資料,有的聽了父母的介紹。在孩子們了解了雷鋒后,我又開展了雷鋒故事會,會上,有的學生講了雷鋒的童年,有的講了雷鋒的好人好事。他們了解的之多,讓我驚訝,他們講得那么好,讓我欣喜。
活動結束后,我才來講課文,于是,孩子們對雷鋒那踏著泥濘,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踏著荊棘,背年邁的大娘行路的事跡,再不需要多講,“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深情的呼喚,再不需要調動情感。課堂上,學生的朗讀真是水到渠成,他們通過對讀、領讀,一次次陷入到情節之中。
正因為有了對雷鋒的了解,孩子們對課文最后一句的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感悟。孩子們還會找身邊的雷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