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蘇教版)
教學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能名對常見材料進行簡單分類。
3、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一些玩具。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屬于他們是什么做的單元部分的教學內容,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各種材料很難系統的認識,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將這些材料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認識這些材料,了解它們的特點。在課上,可以從學生喜愛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認識和研究材料的性質,從而引發學生學習本單元其它幾課的興趣,近而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內容目標中的“關注與科學有關得不償失社會問題”的相關條目。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尋找人造材料與其原料的對應關系,使學生明白人造材料來源于天然材料。
教學過程:
(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請仔細觀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們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做好記錄。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將學生的匯報適量板書。
4、談話:我們認真觀察了教室里許多物品,它們的材料多種多樣,有紙、木頭、金屬、塑料等材料做成的,這些材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板書)
(二)探究新知:
1、給常見材料分類:
(1)講述:我們在生活中認識了許多材料,你們能給它們分個類嗎?
(2)學生分組討論,給這些材料分類。
(3)提問:同學們在給這些材料分類時是按什么標準分的?怎么分?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5)教師總結:材料的分類方法很多,人們一般把材料分為兩類:直接來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來自于大自然,而是經過加工處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如紙、鐵、玻璃和塑料等,它們是人造材料。
(6)指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關系。
(7)你們還能把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嗎?(8)學生進行分類。
2、觀察、研究身邊常見的物品。
(1)講述: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制成的,今天就來研究研究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學們可以觀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們制作的材料。
(2)學生分組選擇身邊的物品進行研究,做好記錄。 (3)匯報研究結果。
(4)提問:人們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材料來制作這些物品呢?
(5)學生討論、匯報。 (6)教師總結。
(7)拓展:任選一件有兩種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們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點?
(8)分組研究、討論。
3、認識一些新型材料。
(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資料,在全班進行交流。
(2)教師也可以介紹有關“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識。
(3)學生談談了解了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體會。
(三)拓展應用:
1、觀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2、如果讓你發明一種新型材料,你將發明什么材料,用來做什么?
《紙》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深入的探究。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進行交流。
2、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并能把紙的性質和用途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