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1)師:同學們,你們桌上放著兩種物質,你們看是什么?(學生根據瓶外的標簽來認識)
(2)簡單介紹“小蘇打”。(課件出示:食品中一種應用最廣泛的疏松劑,用于生產餅干、糕點、饅頭、面包等)
(3)師:對這兩種物質,你打算怎樣來觀察呢?(看、聽、摸、嘗、聞等)
師:今天的這兩種物品都是安全無毒的,所以我們可以放心地運用多種感官對它們進行觀察,但如果以后遇到不知名的物質,可不能輕易地嘗試。
(4)學生分組觀察、記載。
2.交流匯報。(從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等方面)
(二)實驗: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1.猜測混合后現象,討論混合方法。
(1)猜測:如果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在一起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根據:物理、化學變化)
(2)小組討論實驗步驟及注意點。
師:剛才大家做出了許多猜測,那我們該怎樣利用桌上的材料來做這個實驗?又該注意些什么呢?四人小組先討論一下。
(3)交流匯報。(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要點)
a放要小心;b看變化;c摸外壁;
d聽聲音; e整材料; f記現象
2.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作好記錄。教師指導。
3.交流匯報。(聽到聲音、冒出氣泡、溫度下降等)
(三)、驗證:產生了什么氣體
1.猜測: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大量氣體會是一種什么氣體呢?(板書:氣體?)老師也很想知道,我們先給它取個名,叫“不明氣體”。 書本中向我們介紹了兩種檢驗它的方法。請大家快速地默讀一邊。
2.學生自學書本中介紹的兩種方法。
3.請學生上臺演示。
要點:點燃火柴,伸進不明氣體中,觀察現象;再點燃蠟燭火焰,放到玻璃杯內,將另一瓶不明氣體倒在蠟燭火焰上,觀察發生的現象。
4.學生分組實驗。
(課件出示實驗的方法及注意點)
點燃火柴和蠟燭后再移開毛玻璃片
不把火柴梗丟進杯內,不把杯內液體倒出來
5.交流匯報,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根據匯報板書。
(1)師:大家看到了什么現象?(火柴在不明氣體中立刻滅了;不明氣體倒在蠟燭火焰上,蠟燭馬上滅了。)
(2)師:根據這個實驗現象我們可以推斷這種不明氣體有什么特點?(板書: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
(3)師:我們找到了這種氣體的兩種特征,現在能判斷這是一種什么氣體了嗎?(不能,符合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的氣體不僅只有二氧化碳。)
6.確定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1)師:雖然我們收集到的證據還不足以判明產生的是什么氣體,不過,科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最終才得以確定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板書:二氧化碳)
(2)簡單介紹二氧化碳的用途。(課件出示)
(四)、小結、拓展延伸
1.得出“化學變化”。
(1)師:這節課我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生成了一種新的氣體——二氧化碳。這種變化屬于什么變化呢?(板書:化學變化)
(2)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玻璃杯中留下的物體:剩在杯中的無色透明的液體仍是白醋嗎?誰能用簡單的方法來證明?(再放一勺小蘇打、聞一聞等方法)
(3)師:白色的沉淀物還是原來的小蘇打嗎?你能有什么好辦法來證明,請同學們課后再去思考一下。
2.小結。
除了小蘇打和白醋外,生活中還有許多物質混合后會發生化學變化,我們在后續的活動中將會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