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案集體備課1
4、教師概括: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
5、說一說: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應該怎樣做?
板書設計:
5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 消費者
6、做一個生態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池塘里的生物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形成一個生態群落。
過程與方法: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觀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搞好管理和觀察。
【教學重點】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準備】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認識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環境:
1、看書14面的池塘圖,討論池塘中的生物關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魚類,蝦,軟條類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動物為植物 生長做了哪些貢獻?
(5)我們還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氣、水、泥土、巖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我們現在要模擬池塘群落建造一個生態瓶,來觀察研究。
2、學生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生態瓶呢?問題提示:
(1)你們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2)什么樣的生物可以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生活?
(3)如果要有動物,那它們的食物來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嗎?
(5)是應該先放植物還是先放動物?
3、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們還應該考慮些什么?
4、讓學生在科學記錄本,用圖文結合法記錄下設計方案,注意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種類、數量等。
三、制作生態瓶:
1、看16頁制作步驟:
(1)找一個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凈后剪掉上面的一部分。
(2)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
(3)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4)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5)再放入小動物。
(6)把本組成員的名字做才標簽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2、根據討論的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完成制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提醒注意每天觀察生態瓶里發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板書設計:
6、做一個生態瓶
生態系統 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
7、改變生態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生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現象。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