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大集合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于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后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于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2、介紹磁懸浮列車。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沒有車輪的陸上無接觸式有軌交通工具,時速可達到500公里。它的原理,是利用常導或超導電磁鐵與感應磁場之間產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力,使列車“懸浮”在軌道上面或下面,作無摩擦的運行,從而克服了傳統列車車軌粘著限制、機械噪聲和磨損等問題,并且具有啟動、停車快和爬坡能力強等優點。
早在1922年,德國的赫爾曼•肯珀(hermann kemper)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并在1934年申請了磁浮列車的專利,并由此開始為人類編織一個高速乘行的夢想。人們對速度追求的目光,因而轉向摩擦阻力大大減小的磁懸浮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磁懸浮并不如量子計算機之類的發明高深。用一小塊磁鐵,再隨便個釘子什么的,就可以輕易的讓我們體會到磁力產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當然,這種懸浮只是示意性的,很難達到穩定的狀態。科學家的創想不是我們用一塊簡單的磁鐵就可以擺弄出來的。
數十年的發展,時至今日,磁懸浮技術形成了分別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兩大研究方向——ems系統和eds系統。德國認準的ems(常導磁吸型)系統,是利用常規的電磁鐵與一般鐵性物質相吸引的基本原理,把列車吸附上來懸浮運行。日本看好的eds(排斥式懸浮)系統,則是用超導的磁懸浮原理,使車輪和鋼軌之間產生排斥力,使列車懸空運行。目前兩種車型都達到了500公里左右的時速,兩種方案都切實可行,孰優孰劣,也確實難分高下。
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列車示范運營線——上海磁懸浮列車,建成后,從浦東龍陽路站到浦東國際機場,三十多公里只需6~7分鐘。上海磁懸浮列車是“常導磁吸型”(簡稱“常導型”)磁懸浮列車。是利用“異性相吸”原理設計,是一種吸力懸浮系統,利用安裝在列車兩側轉向架上的懸浮電磁鐵,和鋪設在軌道上的磁鐵,在磁場作用下產生的吸力使車輛浮起來。
3、分小組討論在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磁鐵的特性?
布置作業
1、 完成《課堂作業》一、二、三、四題。
2、 查閱資料了解指南針和磁浮列車的更多情況。
教學板書
玩小車
磁鐵的特點:磁鐵能吸鐵;
磁鐵能指南北;
磁鐵有兩極,且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教學后記
18 小車的運動
教材簡介
首先由磁鐵小車的運動推廣到其他小車是靠什么運動起來的;接著研究推拉產生的力也可以使小車運動;然后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變化與載重量的關系;最后分析實際生活中影響車輛運動快慢的各種原因.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知道推、拉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
知道推、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認識小車運動的快慢變化與載重量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