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地表的變化教學設計
二、教與學的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對地表改變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2、意識到大自然的力量是偉大的,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要關愛地球、保護地球。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人類都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家園——美麗的地球上。在她的表面,有雄偉的高山,遼闊的平原,縱橫的溝壑,蜿蜒的山川……讓學生欣賞地表變化的一組圖片……[課件展示—四幅地形圖]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地球是在不斷變化的。
(1)[課件展示—“世界屋脊”]展示到珠穆朗瑪峰圖片,引出一個故事:
傳說中國古代有個叫麻姑的仙女,曾經多次看到東海變成了桑田。你認為滄海能變成桑田嗎?能提供證據嗎?(開始活動一)
讓學生發表見解,出示二個實例:一是珠穆朗瑪峰發現了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二是中國臺灣海峽海底發現了古代森林的遺跡,集體討論探究。
小結:今天的地表形態,都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演變成的,而且現在仍在不斷地變化著。
(2)教師展示六千五百萬年前和現在的“海陸分布圖”。
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討論探究,猜想它以前是什么樣子?再讓學生動手用紙板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看到發現什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地球板塊也在不斷移動中。
(3)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組交流“搜集到的自然力量對地表的影響”資料。
(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 “地質年代表”,體會不同年代生活著不同的生物。
(5)師生小結:地表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過剛才的探究交流,你能舉出一些因素嗎?
師生討論交流:
自然活動對地表的影響。(刮風、下雨、火山、地震、溫度的變化等。)
這些影響與人類的關系(有利:形成各種地形產生沖積平原;有害:火山地震對人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
2、認識地表引起變化的因素
(1)師:以上探究的是自然力量對地表變化的影響,那么人類活動對地表的改變有哪些影響?
師生展示搜集到的圖片文字等資料。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先小組內討論,再全班內交流。
通過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環境。(如:破壞植被、填海造陸、城市占地、過度放牧、交通建設、采礦等)
(2)地表形態的改變,反過來,對人類有哪些影響呢?
通過課件展示沙塵暴、荒漠化、防洪蓄水等負面影響。
(3)如何保護地表
學生討論:(禁止濫采濫挖,停止毀林開荒,還林還草等;目的: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自由活動
人類破壞地表的行為,會反過來危害人類自己,使人類受到懲罰,像洪水,干旱等。但人類要生存,要就難免對地表造成破壞。怎么辦呢?下面結合人類的具體活動,提出保護地表的合理化建議。
學生活動。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小組形成一份保護地表的倡議書,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 四)拓展活動
1、課外實踐活動:我們的居住地,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調查家鄉的地表曾經發生的變化,準備辦一個小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