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周長和面積》教案
一.本單元的基礎知識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常見的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如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圓和球形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p2~22.本單元教材內容包括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扇形和扇形統計圖,對稱圖形。
三.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知道是軸對稱圖形,會用工具畫圓。
2.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
四.本單元重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求圓的周長與面積。
2.教學難點:對圓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3.教學關鍵:能真正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一些主要的計算公式。
五.本單元的教學課時:13課時
課題 圓的認識 第1課時(總第1課時)學材分析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
畫圓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一定生活經驗,教師應把重點放在畫圓上。
學習目標
1.在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中認識、掌握圓的特征。
2.在開放式畫圓的情景中,會用圓規等工具畫圓。
3.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不斷探求事物的本質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
教學準備
圓的模型、圓規、三角板、投影儀、課件
導學流程設計: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
教 學 預 設
學 功 生 活 動
教學過程:
一. 圓的認識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圓形?與學過的圖形比有什么不同?(你覺得這些圖形美嗎?)
二.展開
1. 討論:書中的三幅主題圖,哪種方式較公平?(并說說為什么第三種最公平?)
2. 畫圓的條件
你(自己)能想辦法畫一圓?指名說說。畫圓有哪些方法?畫一個圓必備條件是什么?
3、半徑、直徑的認識
操作:
把圓對折、打開、任意換方向再對折;
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與折痕之間、折痕與圓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說說這些折痕有什么特點?)
(學生先獨立做,當學生有交流欲望時,教師建議大家互相交流)
2.匯報:
(1)展示:圖形、折痕(師在黑板上貼一個大圓)
(2)發現:(有些說出名稱,隨即讓學生指一指)交點,也就是圓的中心點稱圓心;折痕這條線段稱圓的直徑;
圓心到圓上的線段稱半徑;
對折后兩側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圓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圓的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怎樣才是直徑呢?(一組判斷)(給出圓上、圓內、圓外等名稱)
得出“從圓心到圓上一點的線段”;
從圓心到這一點的線段是半徑,到這一點呢?……“任意一點”;(要學生明白是圓上的一點)
(4)圓有幾條半徑?它們的長度怎樣?所有的半徑都相等。你怎么知道的?有幾條直徑你知道嗎?長度呢?
3.練習:口答題(表格)
4.小結:我們認識了圓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了它的特征,(練習:哪些是圓?)根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都相等,畫出圓。怎么畫?
5.畫圓
(1)提供材料:繞線圖釘、兩支筆、圓規等;
(2)畫圓,并說說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小組交流,想出更多的畫圓方法);
(3)展示:(要求簡練的語言、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