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周長和面積》教案
4.通過實驗認識圓周率。各組匯報測量結果,匯報觀察結果。經實驗得出:不管多大的圓,它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值是一個常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
因此: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c=πd或c=2πr
最后要向學生說明,大家實驗結果不統一,是由于滾動時有磨擦力等因素干擾,無法很精確。
5.介紹數學家祖沖之,認識圓周率。
為了計算圓周率的更精確的值,數學家們花費了不知多少精力,終于得到了一個比一個更精確的近似值。
三.鞏固
1.請生復述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2.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3、同桌互相編題給對方做,可以求周長也可以求直徑,還可以求半徑。
練一練
四.總結
五.作業
畫圓,指出圓的周長。
4人小組進行討論
六年級
分組操作
同桌互相編題給對方做,可以求周長也可以求直徑,還可以求半徑
新課程重視學習的過程是非常正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推導出來印象特別深刻,根據直徑求周長學生掌握了;而根據周長求直徑或半徑的逆向思維的題目對于中下生人仍有困難。
課題 圓周長公式的應用 第 6 課時(總第 6課時)
學材分析
教學重點:熟記公式。
教學難點:
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掌握圓的周長的概念、圓的半徑、直徑、周長之間關系,熟記r=、d=2r、c=2πr、c=πd等公式。
2.能運用圓的周長公式正確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導學流程設計: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
教 學 預 設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
1.啟發提問:要畫一個指定大小的圓,必須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練習
先問:要求所畫圓的半徑分別為3.5㎝、2㎝時,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取幾?要求圓直徑為5㎝呢?要求圓周長為18.84㎝呢?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紙上。做好后,讓板演者說說解答思路。在學生講思路的同時相應地在黑板上寫出r=、r=、d=2r、d=、c=2πr、c=πd、等公式。最后指出 “c”表示的是什么長度?
(書面描、涂,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圓。)
3、思考:什么決定圓的大小?什么決定圓的位置?
3.揭示課題。
二、展開
1.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間的關系的強化練習
2.利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練習
p12練一練1——3
在練習中必須讓學生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時候所得到的數據基本上不是準確的,
3、判斷題。
三.總結
四.作業
練習
六年級
強化練習
教學反思
學生基本掌握圓的周長的簡單計算,本班學生對小數乘法的計算的準確率不理想,重點應放在提高學生的計算的正確率上。
課題補充練習第7 課時(總第7 課時)
學材分析
教學重點:
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通過前兩節課的練習學生基本掌握。
學習目標
1.牢固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靈活應用。
2.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合理地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投影儀、自制投影片、畫圓工具
導學流程設計: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
教 學 預 設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
1.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