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 《 圓》備課
一、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系單元主要內容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后續學習的相關內容第一單元圓▲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第一學段:▲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初步認識▲周長和面積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四年級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認識五年級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五年級下:▲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與體積▲圓錐的體積二、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圓》的教學通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對稱性,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體會圓的本質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動手實驗、拼擺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圖案設計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課時安排內 容建議課時數圓的認識(一) 5圓的認識(二)欣賞與設計圓的周長3數學閱讀:圓周率的歷史圓的面積3練習一2機動1 三、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工具畫圓。掌握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2、過程與方法:由生活情景引入,采用活動中體驗、探究的方式,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體會圓的美學與人文價值。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發展科學的研究態度和反思意識。培養民族自豪感,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 教學重點:1、加強操作的直觀性,理解所學概念的基本特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表象。2、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教學關鍵:能真正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一些主要的計算公式。 四、練習設計一、 圓的認識(一)填空。1、圓中心的一點叫做( )2、通過( ),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 ),叫做圓的直徑。3、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是5厘米,直徑是( )厘米。4、圓是( )圖形。(二)判斷1、所有的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2、直徑是半徑長度的2倍。( )3、在畫圓時,把圓規的兩腳張開6厘米,這個圓的直徑是12厘米。( )4、半徑能決定圓的大小,圓心能決定圓的位置。( )二、圓的周長(一)填空1、( )叫圓的周長。圓的周長公式用字母表示( )2、圓的周長除以它的( )的( ),叫做圓周率,用字母( )表示。3、圓的半徑是3厘米,直徑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4、圓的周長是28.26米,它的直徑是( )厘米,半徑是( )厘米。5、一臺時鐘的分針長6厘米,它走過2圈走了( )厘米。6、一圓的周長是12.56厘米,如果用圓規畫這個圓,圓規兩腳的距離是( )厘米。(二)判斷1、兩個圓的周長相等,它們的直徑也相等。( )2、圓的周長總是該圓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4、大圓的直徑是小圓半徑的4倍,那么大圓的周長是小圓周長的4倍。5、半圓的周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 )6、在一個長8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內剪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周長是18.84厘米。7、圓的半徑擴大2倍,它的直徑也擴大2倍,它的周長將會增加一倍。8、用圓的周長除以該圓的直徑,所得的商是π。(三)求各圓的半徑。c=28.26米 c=53.38米 d=18厘米二、 圓的面積(一)填空1、圓的面積公式用字母表示( )2、一個圓的半徑是2厘米,面積是( )3、一個圓的半直徑是6厘米,面積是( )4、圓的半徑擴大2倍,周長擴大( )倍,面積擴大( )倍。5、甲圓的半徑是乙圓的直徑,乙圓的面積是甲圓面積的( )6、圓的半徑是3分米,直徑是( ),周長是( ),面積是( )7、一個圓環,外圓半徑是3厘米,內圓半徑是2厘米,這個圓環的面積是( )8、圓心角是90度的扇形面積是所在圓面積的( )分之( )(二)一個圓的周長一個正方形的周長相等,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6.28厘米,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三)一個圓形水池,周長是18.84米,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四)根據圓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d=8分米 r=5米 c=37.68厘米 c=28.2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