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5)導學案
尚美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五段”教學導學案
年級
六年級備課教師
教學課題解決問題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9頁例5,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四相關的練習。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用“假設法”解決分數工程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的分數工程問題的基本特點、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2.通過自主探究,評價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利用假設法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假設不同的數據得出結果相同的道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問題呈現情境導入復習舊知,情境引入
教師:今天,我們將繼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先讓我們看一個修路隊修路的情況。
課件出示一個修路隊修路的情況:
(1)修一條300米的公路,甲隊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
(2)修一條300米的公路,甲隊每周修30米,多少周能完成?
教師:默讀題目,并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指名學生口答,教師提問:你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式的?根據回答,教師板書: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追問:要求工作時間,需要知道什么?(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
圖片引入:為了建設新農村,各地都在進行鄉村公路的建設。王莊村也準備新修一條公路。現在有兩個工程隊準備應聘參加這條公路的建設。(課件出示)他們單獨修完這條公路所用的時間是甲隊10周完成,乙隊要15周完成。
教師:如果讓你選擇工程隊,你怎樣選擇?還可以怎么選擇?
學生可能會回答甲隊,也可能選擇乙隊,或合修。(對學生的選擇作追問,為什么選擇甲)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引入: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王庒村選擇了兩隊合作的方式進行。
1、學生看課件
(1)修一條300米的公路,甲隊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 (2)修一條300米的公路,甲隊每周修30米,多少周能完成
2、學生默讀題目,并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目標展示
1.讓學生經歷用“假設法”解決分數工程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的分數工程問題的基本特點、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2.通過自主探究,評價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能力。 學生讀目標引導自學學生自學教材119頁的相關內容,分析題意,理解其中算式表示的意義。不能理解的地方作好筆記。學生看書探究交流
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分析題目信息。
王莊村要修一條公路,甲隊10周完成,乙隊15周完成。如果兩隊同時從公路兩端修,幾周可以完成?
教師:觀察題目,要求合修的時間,需要知道什么?(教師指著數量關系)
學生:需要知道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
教師:這里工作總量,也就是公路全長并沒有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怎么解決?
預設:如果學生說單位“1”,教師肯定他的想法。
教師:還可以假設公路全長是多少?(預設:如果單位不太合適,說明修公路,這里用千米更好一些)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300米,150米,60米,30米,1等。
教師:現在,你們假設了這么多數據。那好,就選擇一個公路的全長試一試解決這道題吧。
2.辨析各種解法。
(1)學生用假設法解決,老師巡視,發現學生的各種方法,并抽不同假設的同學板書自己的方法。
(2)小組交流: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學的方法能給你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