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解決問題(5)導學案
(3)全班展示并評價各種方法,讓學生說說自己解決的思路與方法。
預設:
a、假設全長300米,300÷(300÷15+300÷10)=6(周)。
b、假設全長150米,150÷(150÷15+150÷10)=6(周)。
c、假設全長60米,60÷(60÷15+60÷10)=6(周)。
d、假設全長為單位“1”,1÷(1/15+1/10)=6(周)。
教師:黑板上是幾個同學的解法,我們來聽聽他們解決的思路是什么?
對于假設具體的數(shù)據(jù)的解法,重點分析第一種,讓學生說出具體的數(shù)量關系。(如果學生說不太清楚,指導說出甲隊的工效,乙隊的工效,怎樣求的合修的時間)
教師:哪些同學是假設的300米的,假設60米的呢?舉手看一看。
對用分率進行解的方法,老師作重點追問:他的想法跟大家不一樣,讓他自己說說想法。
提問:
這里的1指什么,115,110指什么,115+110各代表什么?為何用1÷?請學生結合工作總量,工作效率與工作時間的關系說說。(同桌說說這種解法的思路)
3.分析工程問題的特點。
評價:除了假設300米,60米和單位“1”的,其他同學假設的多少?得到的結果又是多少呢?
引發(fā)思考:不知道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你們各自假設的公路全長不同,但答案都是6周,為什么呢?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和小組同學進行討論。
全班交流:你有些什么發(fā)現(xiàn)?與全班同學交流一下。
預設:公路全長增加,兩個隊每天修的米數(shù)也在增加,因此,結果都是6周。
運用了除法中商不變的規(guī)律。
公路全長與兩個隊單獨修的時間的比是不變的。
如果說因為他們每個隊的工效在變化,就追問:工效在變化,但他們所修的公路全長也在變化。
兩個隊每天修的占全長的幾分之幾沒變?(用前面的數(shù)據(jù)驗證這一說法)
引導小結:他們單獨修的時間不變,無論假設公路全長是多少,兩個隊每天修的始終占全長的1/10和1/15。對這條公路的全長而言,他們每天修路的米數(shù)在變化,但他們每天修這條路的幾分之幾沒有變。
比較這幾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一些?
4.即時練習。
像合修一段路的問題,在工作中會經(jīng)常遇到。
出示:一件工作任務,甲要4小時完成,乙要6小時完成。如果兩人合作,幾小時可以完成這件工作?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5.揭示課題。
像做一項工作、修一條公路這樣的做工問題我們把它叫做“工程問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6.小結反思: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解決的工程問題,你覺得有什么特點?可以怎樣解決?
根據(jù)全班的討論,得出解決工程問題可以用假設法,利用具體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解決,也可利用分數(shù)方法進行解決。 1、 學生看例題:分析題意學生:需要知道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
2、辨析各種解法。
3、(1)學生用假設法解決,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各種方法,并抽不同假設的同學板書自己的方法。
(2)小組交流: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學的方法能給你什么啟示?
(3)全班展示并評價各種方法,讓學生說說自己解決的思路與方法。
預設:
a、假設全長300米,300÷(300÷15+300÷10)=6(周)。
b、假設全長150米,150÷(150÷15+150÷10)=6(周)。
c、假設全長60米,60÷(60÷15+60÷10)=6(周)。 d、假設全長為單位“1”,1÷(1/15+1/10)=6(周)。精講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