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化簡教學反思
比的化簡教學反思
從這個學期剛拿到教材,就知道了在比這章內容中的關于比的化簡就有了新的調整。摒棄了以前老教材上的比得基本性質的介紹,而是直接的利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再利用除法中上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自己在這學期初也專門對新老教材的提出了一些想法,直到上這堂課,帶給我了很多思考。
首先是這章中的“=” 的理解,緊緊是利用以前計算的理解是不能解釋的,為什么在求比值的時候能把比(表示關系)與比值(數)用等號連起來,在化簡比的過程中也是先把利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把比化成分數或者除法,再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或除法中商的不變性,進行化簡,最終又反過來化成比。整個過程中的“=”號都不是計算過程中相等的意思,而是一種“相當于,等同于”的意思。
其次,對于比的化簡,到底是僅僅需要會化簡就夠了還是需要理解?不同的目標定位就會給我們不同的側重點?說到這點也是這堂課最讓我痛心的地方。因為在本課的時候,在出示了情景之后,就讓學生觀察體會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再在此基礎上化簡比,讓后通過求比值與化簡比,得比較發現化簡比的第二種方法。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帶來了很多的問題。第一,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應該說是利用這種方法化簡比的難點,很多學生找不出來,就算是找出來也是很難一步到位。第二,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一些同學掌握了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就不喜歡用后面的方法化簡比,這樣的結果是讓我最痛心的。第三,對于比的化簡到底是僅僅需要會化簡就夠了還是需要理解?
圍繞著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和自己最近的幾天思考,讓我對這堂課又有了新的設想。對于課堂的設計,就采用創設情境發現比可以化簡,就讓學生嘗試解決,在學生嘗試解決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利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從而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上的不變性,進行化簡,當然也可能會有利用比的基本性質的。然后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對化簡比的過程和結果進行一些強調。適當的區分求比值與化簡比。并在練習過后再來認識比得基本性質。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就會讓學生自主的利用自己的前面學習的方法來解決未知的內容,并在理論上也得到一定的理解。
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戰,新的思考。面對新教材的概念課,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還是需要自己不斷的思考和提升的。就像最近看到的《前思比反思更重要》,今天的反思就是為了明天的前思!
關于“比的化簡”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比的化簡有兩個教學目標,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了一個“調制蜂蜜水”的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哪一杯更甜”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根據學生實際,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動手調制蜂蜜水。
教材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教材并沒有給出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比值不變),是因為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完全可以進行比的化簡,也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質,所以不想加重學生的記憶負擔。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比的基本性質,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但不作為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