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上冊《數字的用處》說課設計
《數字的用處》說課稿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小學 郭利鋒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是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實驗小學的數學老師郭利鋒。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數字的用處》。
一、說教材.
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綜合應用中的內容。這節課旨在通過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了解數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鼓勵學生用數字表示和區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設計本課時,我在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創造性地對教材作了如下調整: 1、基于我校學生對學號很熟悉,因此,我沒有把學號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作為導入課題的一個活動。 2、考慮到學生對身份證號碼的知識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身份證編碼”作為一個重要的素材展開教學。實踐證明:這樣處理教材更切合本班學生實際,也有利于滿足學生探究的愿望,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情景中,了解“編碼”中數字所代表的意義。難點是:滲透編碼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展開。
1、在調查收集中,發現數學知識。
本課提供的教學內容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課前的調查顯得十分重要。我讓學生分成幾個調查小組,利用上網、查閱等途徑搜集有關數字信息的資料,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研究這些數字信息。在調查表中我設計了四個調查項目: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數字來表達信息的?
(2)收集郵政編碼并了解其表達的信息。
(3)收集自己與家人的身份證號碼,了解身份證號碼編排規律。
(4)每小組重點調查一種編碼的資料,并制作成ppt演示稿準備在課堂上展示。
2、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數學知識。
這個環節的教學我分三個步驟進行。
(1)活動一:學號
因為學號是學生熟知的編號,所以當學生說出學號所表示的信息時,馬上設問:學號是按照什么規則編排的?各用了幾個數字表示?引導學生概括出學號是按照一定的規則編排的,用幾個數字來表示也是有講究的;緊接著我又問: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是用數字來表達、傳遞信息的呢?學生爭先恐后把課前調查到的知識告訴大家,然后,課件一一展示,使廣泛存在于生活的數學知識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很自然地引入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數字的用處。
(2)活動二:郵政編碼
“活動二”當引出郵政編碼后,我重點讓學生討論:這個郵政編碼表達了什么信息?郵政編碼的編排規則是什么?并把學生課前調查到的郵政編碼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先觀察、比較、猜測,再交流匯報,使學生在生生互動中,思維相互碰撞,從而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的是18位,為什么會不同呢?
(2)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為什么要用數碼來表示?
(3)有了身份證有什么用處?
接著,我讓他們圍繞這三個問題探討交流,逐步總結出數字編碼的優越性,這樣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敢于質疑,大膽猜測,氣氛緊張而又愉悅,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
3、在匯報展示中,獲取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