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分數與整數相乘說課
一、教材分析《分數與整數相乘》是蘇教版六年級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關于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與計算方法的教學。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意義,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分數乘法(包括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解決分數乘法的簡單實際問題,分數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奠定基礎。這部分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1.把計算學習和解決問題有機結合;2.注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二、學情分析對于本節課的內容有的學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經會計算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式。但是,這節課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多余。因為很多學生可能憑借經驗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為什么這樣算。尤其是對于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為什么直接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而分母不變,學生不一定明確。因此,這節課不能僅僅滿足學生會算,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理解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三、教學目標定位基于教材特點與學生的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使學生了解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學會正確的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四、教學重難點確立教學重點: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理。五、教法、學法選擇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現狀,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節課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進而總結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感受由直觀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的學習模式,學會獨立思考,積極交流,實現學習者自覺、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啟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整個學習活動。六、教學過程設計基于上述思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的整體結構如下:1.以舊引新,喚醒認知。2.情境設疑,探索新知。3.分層練習,深化認知。下面再具體說一下教學環節的設計:(一)以舊引新,喚醒認知首先出示如:4/9+4/9+4/9= 2/7+2/7+2/7+2/7= ……讓學生先計算,然后思考: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還可以用怎樣的形式表示? 設計說明: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是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分數加法的計算等。由于時間關系,學生可能對于上述知識點有些遺忘。通過復習熱身,試想喚醒學生對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加法計算的認知,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后面的例題教學作好相應的準備。(二)情境設疑,探索新知1.創設情境:學校要舉行“五一”慶祝活動,要求大家做綢花布置環境,小芳和她的好朋友小華、小青一起做綢花。做一朵綢花用3/10米綢帶,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首先,請學生根據條件用線段圖表示出3/10米。而后根據所求問題列出算式。估計學生可能會列出加法算式,也可能列出乘法算式。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注意用加法列式的同學,交流時,指名其先說,并計算出得數。而后再請用乘法算式列式的同學回答。首先追問學生怎么想到用乘法計算?讓學生明確相同的分數連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通過這第一次的追問,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而后再請所有的學生一起思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