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
9加幾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 96-97面的例題,第99面的習題。
二、 教學目標 分解表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設計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用"湊十法"計算的思維過程。
四 、教學設想
是第一冊第九單元"20以內進位加法"中的第一課,這個單元是學生學習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
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會熟練地計算10以內加法及10加幾的式題,初步積累了一些計算經驗。而通過這節課的探討,不僅使學生掌握湊十的計算規律,而且能讓他們把已經掌握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新的情況中去,比如,8加幾。7加幾等。
所以,我首先在教學中充分利用CAI課件展示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和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并設計簡單的數學問題,再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把已掌握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新的情況中去,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第三,體現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擁有自主發現的經驗,尊重學生發現的方法和自己的選擇,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發展創新意識。
五、 教學媒體選用情況表
六、教學過程
(一) 游戲導入
播放自制CAI課件,向學生展示生動的運動會場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闖關游戲,才能進去觀看。
第一關:填空 9+( )=10 9+1+1=( )(輕易闖過)
第二關:數的分解 (輕易闖過)
第三關:口算 10+7=( ) 10+2=( ) 9+4=( ) 9+7=( ) (此關沒過,引出新知)
(設計意圖:"闖關"游戲有如磁鐵,在一節課的開端就吸引學生,讓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中,帶著問題進入運動場,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答案。這個游戲也為本節課的重難點"湊十法"的運用做了充分的鋪墊。)
(二) 引導設計
1、觀看課件顯示的運動會場景,鏡頭拉近至分飲料的情節。
2、解決"還有多少盒飲料"的問題 。
(1)教師設疑:運動會上,為了給運動員解渴,我們準備了一 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還有多少盒?
(2)小組探討,互相啟發,共同解決;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全班交流,小組代表介紹解決方法;
根據學生發言,屏幕逐一出現各種方法:
a、點數法: 1 2 3 ┄┄ 13,一共有13盒。
b、接數法: 箱子里有9盒,從9開始,接著數,9 10 11 12 13,一共有13盒; 或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湊十法: 9放進1湊成10,10 加3得13。
(4)教師問:大家真棒,想出了這么多方法,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
(5)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湊十法,就讓學生擺弄學具,在操作演示中再次體會"湊十"過程。請一名學生述說計算過程。屏幕上同步顯示過程。
3、解決"踢毽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
(1)CAI課件再顯示運動場景,學生收集數據 。
(2)列式后全班交流,完成計算。
(允許學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數)
4、小結:
今天具體研究"9+幾"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CAI課件帶著學生走入運動會場,生活也就走進了數學課堂。在"引導設計"中,我引導學生如何從情境中去挖掘可提供問題的素材,又是怎樣組合成問題,讓學生明了問題是怎樣設計出來的,為下一個環節"嘗試設計"做了充分的準備。我放手讓學生思考,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整體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自我反思,逐漸形成對數學方法的認識,從而達到自己能夠接受數學上的優化,放手讓學生思考,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生方法不做優劣評價,真正做到尊重學生選擇。)
(三)嘗試設計
同學們接著看課件,CAI依次顯示:跑步項目,跳繩項目,踢毽子項目,跳遠項目等。
教師提問:你能發現并設計出的數學問題嗎?
分小組活動:
1、收集信息。還有哪些運動項目?各有幾人?
2、嘗試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小組討論后發表意見。
3、解決同學們自己提出的問題。
列式,允許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啟發算出得數。
4、全班交流
請學生說自己解決的是什么問題,算式是什么,計算時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依據現實生活的情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自己設計學習問題,是現在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因此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運動會情景圖,先讓學生觀看CAI課件,收集信息,再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這個環節的設計,前后呼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了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反饋練習
1、人機對話:開火車口算。
2、CAI課件顯示練習十七第3題
根據圖意填寫算式,鞏固的計算方法,并說一說,"螞蟻雖小,它們團結合作,就能戰勝大青蟲",滲透團結合作精神的教育。
(設計意圖:反饋練習中,我用生動的CAI課件創設了游戲情境,并通過小螞蟻的團結力量,激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本課教學的主體培養目標在此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五)評價激勵
1、小組內互評
2、全班交流
同學們真棒,自己會設計數學問題了,并且能動腦筋去解決。你還有什么新想法和新見解?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說說自己及他人的表現,啟發學生互評,并進行與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六)作業 設計
留心觀察教室里、學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的計算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注重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及時地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七)總結
七、形成性練習
八、教學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