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加幾(解決問題)(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根據圖意列出正確的算式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提出目標
1.趣味口算(1) 進行口算練習。
8+49+6 7+7 6+8 5+10 +8 6+6 5+8 15-5 13-10 14-4
(2) 聽算練習。
2.提出學習目標
(1)自學課本p107的內容,能根據圖意并列式(2)計算時,能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3)能運用8、7、6加幾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學習,同桌展示
(1) 獨立學習課本p107的例4與做一做,并根據圖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2) 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發沖突 (1)例題展示 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決。
a、 用數數算出兔子的總只數 b、 按顏色分類計數后,算出總數。10+5=15(只)
c、 按左右群分類計數后算出總數。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樹上有7只小小鳥,又飛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鳥?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個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個,還剩多少個?9-3=6(個)
(3)老師和同學隨機質疑:a、為什么用加法計算?b、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3.小結:(1)讓學生評議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
(2)教師結合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問題的情況,肯定學生探索的解決方法,同時特別強調:把小兔按群分成兩部分,用8+7計算出結果,按白色、灰色分成兩部分可以用10+5解決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尋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三、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1.練習二十的第1題。
(1) 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 )只母雞,有( )只公雞。一共有( )只雞。口+口=口
(2)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解決方法。
啟發談話:再認真觀察畫面,雞欄里的雞還可以怎樣分類?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的問題?
讓學生尋找另一種解決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兩三人討論解決辦法。
(3)交流。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決辦法。比如:雞欄有3只白雞、9只花雞。用9加3算出雞的總只數。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9+3=12(只)。
(4)強化認識。讓學生看著8+4=12(只)、9+3=12(只)兩個算式,分別口述出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這一問題的思考過程。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解決方法的認識。
2.魚缸里有16條魚,小貓撈走了6條。魚缸里還有多少條?口o口=口
3.思考題:小紅左邊有6個同學,右邊有5個同學,這一排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四、總結反思,激發求知欲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新本領,能很好地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出示課題:解決問題)數學知識可真重要啊,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它來解決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