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07頁例6、例7和“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二十六的第5~8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周長的認識,會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釘子板、線繩、尺、火柴、用鐵絲圍成的長方形、小黑板,學生每人準備一把有刻度的尺子。
教學過程 :
一、復(fù)習
教師出示小黑板,在小黑板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如:
提問:
1.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
2.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學生做完后,集體核對。
教師:我們學會了求三角形、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怎樣求。
板書:。
二、新課
1.教學例6。
教師出示釘子板和線繩,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在釘子板上圍1個長方形。如果學生圍得不對,教師可以提問:長方形的4個角都是什么角?長方形的對邊怎樣?學生圍好1個長方形后,教師說明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叫做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板書:
教師出示1個用鐵絲圍成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涂上紅色;寬涂上黃色。提問:
“這個長方形涂紅色的邊是長方形的什么?”
“涂黃色的邊是長方形的什么?”
“怎樣求這個?首先要做什么?”(首先要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邊長。)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量這個長方形的邊長。如果學生只量這個長方形的一個長和一個寬,教師要讓他說明理由,并予以表揚;如果學生量4條邊,教師可以提醒學生,由于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因此只要量出一個長和一個寬就行了。量完后再讓學生計算。
教師將用鐵絲圍成的長方形拉開(如圖):
教師量出鐵絲的長度,并說明圍成這個長方形所用鐵絲的長度和一樣。
2. 教學例7。
教師出示例7,請一名學生讀題。提問:
“誰能求出這個?”
“再想一想,還有別的算法嗎?”
經(jīng)過討論,學生計算可能會列出以下幾種算式:
① 6+4+6+4=20(厘米)
② 6+6+4+4=20(厘米)
③ 6×2+4×2 =20(厘米)
④ (6+4)× 2 =20(厘米)
如果學生沒有想出第4種,教師可以將用鐵絲圍成的長方形沿對角線剪開,成為兩段。教師舉起其中的一段提問:
“這一段里有長方形的哪部分?”(一個長和一個寬。)教師再舉起另一段提問:
“這一段呢?” (也有一個長和一個寬。)
“一個長加一個寬怎樣列式呢?”(6+4)
教師同時板書:“6+4”。
“有幾個‘長加寬’?”(有兩個。)
教師接著板書:(6+4)×2=20(厘米)。
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07頁例7。提問:
“小紅算得對嗎?”(長方形有4條邊,所有邊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所以是對的。)
小林算得對嗎?”(兩個長加兩個寬也是。)
小強算得呢?”(就是長與寬的和的2倍。)
“這幾種算法都是對的,想一想哪種算法比較簡便呢?”
三、鞏固練習
1.第107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獨立做,做完以后請二三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2.練習二十六的第7題。可以同桌的兩個學生一起做。量的時候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不滿整厘米的,看它接近多少整厘米,就按多少厘米來計算。課桌面的周長比較長,算完后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合多少米零多少厘米。
四、選做題
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14*題。
第13*題,做題時要提醒學生,擺每個圖形要把12根火柴都用上。可以擺成的圖形如下:
第14*題,做題時可以先提醒學生理解這些圖形周長的含義,然后讓學生看清楚每個圖形的周長是由哪幾條線段組成的,再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第三個圖形的周長最短。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六的第5、6、8題。(第5題、第6題、第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