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精選11篇)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
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拿出準備好的幾何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通過學習,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掌握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教師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小組討論: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條長、一條寬的和)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
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課堂練習(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3.量出下表中物體表面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們的周長.
4.人民路小學足球場是一個長方形,長是90米,寬45米,小明沿著足球場的邊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書設計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2
教學內容:(實驗數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
投影:例1 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 + 寬 + 長 + 寬 =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睂W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X2+ 寬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 寬 )X2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現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1、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
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拿出準備好的幾何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通過學習,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掌握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教師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小組討論: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條長、一條寬的和)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
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課堂練習(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3.量出下表中物體表面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們的周長.
4.人民路小學足球場是一個長方形,長是90米,寬45米,小明沿著足球場的邊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書設計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
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拿出準備好的幾何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通過學習,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掌握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教師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小組討論: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條長、一條寬的和)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
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課堂練習(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3.量出下表中物體表面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們的周長.
4.人民路小學足球場是一個長方形,長是90米,寬45米,小明沿著足球場的邊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書設計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5
一、教學內容: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第69—70頁例1,練習二十五中的習題。
二、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建立長方形周長的概念,理解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三、教具準備:長30厘米、寬18厘米的長方形吹塑紙一張;用兩根96厘米的鐵絲,分別圍成長30厘米、寬18厘米的長方形框架;剪刀一把;教師用釘子板一塊,細尼龍繩一根。學生準備火柴盒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一張,細線一根。
四、教學過程 :
師:[出示小黑板,上面畫有5個標上序號的不同圖形]請同學們說一說,黑板上的哪幾號圖形是長方形?
生:第2號和第5號圖形是長方形。
師:其他的呢?
生:其他的都不是。
師:第1號圖形為什么不是長方形?
生:因為它只有三條邊,三個角。
師:對。長方形應該有四條邊,四個角,而它只有三條邊,三個角。那第3號圖形為什么不是長方形呢?
生:因為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而它的四個角不是直角。
師:我們還可以怎么看?
生:因為它的對邊不相等。
師:第4號為什么也不是長方形?
生:它的對邊雖然相等,但四個角不是直角。
師:那么,長方形的特點是什么?
生(1):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2):還有,有四條邊。
師:應該說,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很多學生跟著教師說]
師:[出示釘子板,演示]現在老師在這個釘子板上圍了一個長方形。誰來指一指,哪是長,哪是寬?
[一學生上前指出長方形的長和寬]
師:長方形有幾個長,幾個寬?
生:有兩個長和兩個寬。
師:你們知道不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有多少厘米?
生:[齊]不知道。
師:怎樣才能知道呢?
生:[齊]要用尺量。
師:[用米尺量長方形的上面一條邊]現在老師量了這個長是28厘米,那這個長[指下面一條邊]是多少厘米?
生:[齊]也是28厘米。
師:寬是多少?
生:[齊]不知道。
師:現在老師也來量。[用米尺量左邊的一條邊]寬比長短7厘米,那寬是多少厘米?
生:[齊]21厘米。
師:今天,就要在這個基礎上來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和方法。[板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要知道什么叫做長方形的周長,還要知道長方形的周長是怎樣計算的。現在先來看,什么叫做長方形的周長。老師用一根細繩從這個長方形的一個頂點開始,繞著長方形圍一周。[邊說邊演示]這一周的長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板書]
生:[齊][讀板書]長方形的周長就是繞這個長方形一周的長。
師:[出示繞長方形一周長的細繩]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生:[齊]要量。
師:[用米尺量這段細繩]現在老師量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98厘米。
師:現在請大家拿出火柴盒放在桌上,用帶來的線沿著火柴盒的四周繞一圈,[教師演示指導繞的方法]然后量一量,看火柴盒面的周長是多少。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繞和量的方法。然后指名說出量的結果]
生:火柴盒面的周長大約是17厘米。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起課本。這課本面也是一個長方形,請大家沿著課本的四條邊摸一摸,這長方形的周長是從哪里到哪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沿課本的邊摸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就是我們課本面的什么?
生:[齊]周長。
師:這課本面的長是哪條邊?[學生指出課本面的長]好,現在我們再來摸一遍。從長方形的這個長開始。
生:[齊][用手沿著課本面的長、寬、長、寬的順序分段摸一周,邊摸邊說]長、寬、長、寬。
師:是不是摸了一周?
生:[齊]是的。
師:大家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跟它的四條邊有什么關系?[見學生沒有反映,要求學生跟著老師再一起摸課本面的四條邊]這是一條長,這是一條寬,這又是一條長,這又是一條寬。這一周有幾個長,幾個寬?
生:[齊]兩個長,兩個寬。
師:這長方形的四條邊一共有多長,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什么?
生:[齊]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請你們把剪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看能不能把你們帶來的線,繞著這個長方形紙圍一周?
[學生用線沿長方形紙的周長想圍上一周,但圍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師:[注視幾個學生的操作]怎么樣,不容易圍吧?那就請你們用尺來量一量,看看長是幾厘米,寬是幾厘米。[學生們改用尺來量長方形紙的長和寬,紛紛回答: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
師:現在用尺來量,就很快量出了長和寬。有的時候,我們要求長方形的周長,直接去量它的一周很困難,就可以利用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跟周長的關系,量出長、寬,想辦法計算出周長來。
師:[出示長方形吹塑紙教具,貼在黑板上]老師這里有個長方形,長是30厘米,寬是18厘米[在圖形的長、寬旁標出長度]。老師又用鐵絲圍成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將鐵絲圍成的長方形框架比在長方形吹塑紙上]大家看,這一段[指長方形的長]鐵絲多少厘米?
生:30厘米。
師:這一段[指長方形的寬]鐵絲是多少厘米?
生:18厘米。
師:現在我們把這根鐵絲展開。[將鐵絲框粘在黑板上,逐段將鐵絲拉直,啟發學生說出每一段是長方形的長或者寬。教師在每段鐵絲下面分別板書:長、寬、長、寬]
師:大家看,[指著拉直的鐵絲和下面的板書]這個長方形的周長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
生:[齊]長加上寬,再加上長,再加上寬。
師: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生:30加18加30加18,等于96厘米。[教師板書]
師:[又出示一個用鐵絲圍成的長方形框架]老師又用鐵絲圍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將鐵絲框架比在長方形的吹塑紙上]現在把它從對角剪開[用剪刀把長方形框架剪成和兩段,出示其中一段]看看這一部分鐵絲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個長和幾個寬?
生[齊]:一個長和一個寬。
師:這一段鐵絲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長加寬的和。[將這段鐵絲展開,粘于黑板上,下面板書:長加寬的和]長方形的周長里面有幾個這樣的長加寬的和?
生:[齊]有兩個。
師:[將另一段鐵絲也展開拉直,粘于黑板上,并在“長加寬的和”后板書:“的2倍”]也就是說,長方形的周長等于長加寬的和的2倍。用這種方法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又該怎樣列式呢?注意,要把長加寬的和先求出來,要先算加。
生:(30+18)×20。
師:等于多少?
生:等于96厘米。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可以有兩種方法:這是第一種方法[指“長+寬+長+寬”],這是第二種方法[指求長加寬的和的2倍]。這兩種方法都算了長方形的幾條邊的和?
生:[齊]四條邊的和。
師:哪四條邊的和?
生:兩條長,兩條寬。
師:計算結果呢?
生:都相同。
師:有什么不同?第一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
生:長+寬+長+寬。
師:按照剛才摸的順序,把四條邊一條一條地加起來。那第二種方法呢?
生:是把長和寬加起來,再乘以2。
師:[出示長方形木板]這里有個長方形,請哪個同學來量一量,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生:[用尺量后說出]長53厘米,寬40厘米。[要求學生根據量出的數據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教師巡視,并指名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兩人板演。訂正后再了解用第一種方法或第二種方法計算的各有多少人。再指名一人用皮尺繞長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并報出結果]
師:剛才用兩種方法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都是186厘米,F在這個同學用皮尺繞長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周長也是186厘米。說明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都是正確的。我們對這兩種算法進行比較,可以看出:用第一種方法,根據長方形周長的意義列出的算式容易懂,但計算比較繁。用第二種方法,先要算出長加寬的和,再乘以2,列式要用到小括號,但計算比較簡便,你們可以根據各人的情況來決定用哪種方法,F在請看課本第70頁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先請你們量一量自己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學生量課本,有的說長是18厘米,有的說長是19厘米,有的說長是18厘米多一點,有的說長是19厘米不到一點。教師根據學生量的情況,統一成長是18厘米,寬是13厘米]再算出周長,填在書上的表格里。周長是多少?
生:[齊]周長是62厘米。
師:[再要求學生量練習本的長、寬,并統一成長是19厘米,寬15厘米,算出周長后填在書上的表格里]練習本的周長是多少?
生:68厘米。
師:[出示例1,指名學生讀題后]要求周長是多少厘米,應該先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生:長和寬。
師:題目中告訴我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學生紛紛回答]請同學列式把周長算出來。
生(l):8+5=13(厘米),13×2=26(厘米)。
生(2):(8+5)×2=13×2=26(厘米)。
師:[邊板書,邊說]能列綜合算式的,應盡量列綜合算式計算。這是道應用題,還應該答題。[學生補答,教師把例題解答板書寫完整]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69頁至第70頁。并說明課本上“也就是長加寬的2倍”這句話意思不清楚,應改成“也就是長加寬的和的2倍!苯處熢诤诎迳鲜痉,讓學生在課本第70頁第一行“加寬的”后面添上“和的”二字。并把修改后的這一節課文完整地讀一遍]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請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生:用繩子把長方形圍一周,這一周的長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長方形周長怎樣計算?
生(1):用長加寬,再加長,再加寬。
生(2):還有一種方法,用長加寬的和乘以2。
師: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先要知道什么條件?
生:[齊]長和寬。
師:如果長和寬不知道怎么辦?
生:[齊]可以量出來。
師:如果只直接告訴其中的一個條件,還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怎么辦?
生:要把另一個條件先求出來。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練習二十五的第3題、第4題做在課堂練習本上。大家看第4題,問題是“小明沿著足球場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這實際上是要求什么?
生:[齊]求足球場的周長。
師:請把題目看仔細了,哪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就先要把它求出來。
[學生做作業 ,教師巡視輔導。做好作業 后下課]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6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掌握方法,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4、通過實際操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教學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方法:觀察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準備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2.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探索新知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你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教師指著3個不同的算式問: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小組討論)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6×2表示兩個長的和,4×2表示兩個寬的和)
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F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
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鞏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出示“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3.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外練習
找一件自己喜歡的表面是長方形的物品,想辦法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
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拿出準備好的幾何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通過學習,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掌握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教師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小組討論: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條長、一條寬的和)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
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課堂練習(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3.量出下表中物體表面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們的周長.
4.人民路小學足球場是一個長方形,長是90米,寬45米,小明沿著足球場的邊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書設計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
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拿出準備好的幾何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通過學習,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掌握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教師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小組討論: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條長、一條寬的和)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
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課堂練習(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3.量出下表中物體表面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們的周長.
4.人民路小學足球場是一個長方形,長是90米,寬45米,小明沿著足球場的邊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書設計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9
一、教學內容: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第69—70頁例1,練習二十五中的習題。
二、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建立長方形周長的概念,理解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三、教具準備:長30厘米、寬18厘米的長方形吹塑紙一張;用兩根96厘米的鐵絲,分別圍成長30厘米、寬18厘米的長方形框架;剪刀一把;教師用釘子板一塊,細尼龍繩一根。學生準備火柴盒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一張,細線一根。
四、教學過程:
師:[出示小黑板,上面畫有5個標上序號的不同圖形]請同學們說一說,黑板上的哪幾號圖形是長方形?
生:第2號和第5號圖形是長方形。
師:其他的呢?
生:其他的都不是。
師:第1號圖形為什么不是長方形?
生:因為它只有三條邊,三個角。
師:對。長方形應該有四條邊,四個角,而它只有三條邊,三個角。那第3號圖形為什么不是長方形呢?
生:因為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而它的四個角不是直角。
師:我們還可以怎么看?
生:因為它的對邊不相等。
師:第4號為什么也不是長方形?
生:它的對邊雖然相等,但四個角不是直角。
師:那么,長方形的特點是什么?
生(1):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2):還有,有四條邊。
師:應該說,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很多學生跟著教師說]
師:[出示釘子板,演示]現在老師在這個釘子板上圍了一個長方形。誰來指一指,哪是長,哪是寬?
[一學生上前指出長方形的長和寬]
師:長方形有幾個長,幾個寬?
生:有兩個長和兩個寬。
師:你們知道不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有多少厘米?
生:[齊]不知道。
師:怎樣才能知道呢?
生:[齊]要用尺量。
師:[用米尺量長方形的上面一條邊]現在老師量了這個長是28厘米,那這個長[指下面一條邊]是多少厘米?
生:[齊]也是28厘米。
師:寬是多少?
生:[齊]不知道。
師:現在老師也來量。[用米尺量左邊的一條邊]寬比長短7厘米,那寬是多少厘米?
生:[齊]21厘米。
師:今天,就要在這個基礎上來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板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要知道什么叫做長方形的周長,還要知道長方形的周長是怎樣計算的,F在先來看,什么叫做長方形的周長。老師用一根細繩從這個長方形的一個頂點開始,繞著長方形圍一周。[邊說邊演示]這一周的長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板書]
生:[齊][讀板書]長方形的周長就是繞這個長方形一周的長。
師:[出示繞長方形一周長的細繩]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生:[齊]要量。
師:[用米尺量這段細繩]現在老師量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98厘米。
師:現在請大家拿出火柴盒放在桌上,用帶來的線沿著火柴盒的四周繞一圈,[教師演示指導繞的方法]然后量一量,看火柴盒面的周長是多少。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繞和量的方法。然后指名說出量的結果]
生:火柴盒面的周長大約是17厘米。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起課本。這課本面也是一個長方形,請大家沿著課本的四條邊摸一摸,這長方形的周長是從哪里到哪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沿課本的邊摸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就是我們課本面的什么?
生:[齊]周長。
師:這課本面的長是哪條邊?[學生指出課本面的長]好,現在我們再來摸一遍。從長方形的這個長開始。
生:[齊][用手沿著課本面的長、寬、長、寬的順序分段摸一周,邊摸邊說]長、寬、長、寬。
師:是不是摸了一周?
生:[齊]是的。
師:大家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跟它的四條邊有什么關系?[見學生沒有反映,要求學生跟著老師再一起摸課本面的四條邊]這是一條長,這是一條寬,這又是一條長,這又是一條寬。這一周有幾個長,幾個寬?
生:[齊]兩個長,兩個寬。
師:這長方形的四條邊一共有多長,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什么?
生:[齊]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請你們把剪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看能不能把你們帶來的線,繞著這個長方形紙圍一周?
[學生用線沿長方形紙的周長想圍上一周,但圍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師:[注視幾個學生的操作]怎么樣,不容易圍吧?那就請你們用尺來量一量,看看長是幾厘米,寬是幾厘米。[學生們改用尺來量長方形紙的長和寬,紛紛回答: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
師:現在用尺來量,就很快量出了長和寬。有的時候,我們要求長方形的周長,直接去量它的一周很困難,就可以利用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跟周長的關系,量出長、寬,想辦法計算出周長來。
師:[出示長方形吹塑紙教具,貼在黑板上]老師這里有個長方形,長是30厘米,寬是18厘米[在圖形的長、寬旁標出長度]。老師又用鐵絲圍成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將鐵絲圍成的長方形框架比在長方形吹塑紙上]大家看,這一段[指長方形的長]鐵絲多少厘米?
生:30厘米。
師:這一段[指長方形的寬]鐵絲是多少厘米?
生:18厘米。
師:現在我們把這根鐵絲展開。[將鐵絲框粘在黑板上,逐段將鐵絲拉直,啟發學生說出每一段是長方形的長或者寬。教師在每段鐵絲下面分別板書:長、寬、長、寬]
師:大家看,[指著拉直的鐵絲和下面的板書]這個長方形的周長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
生:[齊]長加上寬,再加上長,再加上寬。
師: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生:30加18加30加18,等于96厘米。[教師板書]
師:[又出示一個用鐵絲圍成的長方形框架]老師又用鐵絲圍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將鐵絲框架比在長方形的吹塑紙上]現在把它從對角剪開[用剪刀把長方形框架剪成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和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兩段,出示其中一段]看看這一部分鐵絲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個長和幾個寬?
生[齊]:一個長和一個寬。
師:這一段鐵絲也就是這個長方形的長加寬的和。[將這段鐵絲展開,粘于黑板上,下面板書:長加寬的和]長方形的周長里面有幾個這樣的長加寬的和?
生:[齊]有兩個。
師:[將另一段鐵絲也展開拉直,粘于黑板上,并在“長加寬的和”后板書:“的2倍”]也就是說,長方形的周長等于長加寬的和的2倍。用這種方法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又該怎樣列式呢?注意,要把長加寬的和先求出來,要先算加。
生:(30+18)×20。
師:等于多少?
生:等于96厘米。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可以有兩種方法:這是第一種方法[指“長+寬+長+寬”],這是第二種方法[指求長加寬的和的2倍]。這兩種方法都算了長方形的幾條邊的和?
生:[齊]四條邊的和。
師:哪四條邊的和?
生:兩條長,兩條寬。
師:計算結果呢?
生:都相同。
師:有什么不同?第一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
生:長+寬+長+寬。
師:按照剛才摸的順序,把四條邊一條一條地加起來。那第二種方法呢?
生:是把長和寬加起來,再乘以2。
師:[出示長方形木板]這里有個長方形,請哪個同學來量一量,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生:[用尺量后說出]長53厘米,寬40厘米。[要求學生根據量出的數據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教師巡視,并指名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兩人板演。訂正后再了解用第一種方法或第二種方法計算的各有多少人。再指名一人用皮尺繞長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并報出結果]
師:剛才用兩種方法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都是186厘米。現在這個同學用皮尺繞長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周長也是186厘米。說明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都是正確的。我們對這兩種算法進行比較,可以看出:用第一種方法,根據長方形周長的意義列出的算式容易懂,但計算比較繁。用第二種方法,先要算出長加寬的和,再乘以2,列式要用到小括號,但計算比較簡便,你們可以根據各人的情況來決定用哪種方法,F在請看課本第70頁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先請你們量一量自己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學生量課本,有的說長是18厘米,有的說長是19厘米,有的說長是18厘米多一點,有的說長是19厘米不到一點。教師根據學生量的情況,統一成長是18厘米,寬是13厘米]再算出周長,填在書上的表格里。周長是多少?
生:[齊]周長是62厘米。
師:[再要求學生量練習本的長、寬,并統一成長是19厘米,寬15厘米,算出周長后填在書上的表格里]練習本的周長是多少?
生:68厘米。
師:[出示例1,指名學生讀題后]要求周長是多少厘米,應該先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生:長和寬。
師:題目中告訴我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學生紛紛回答]請同學列式把周長算出來。
生(l):8+5=13(厘米),13×2=26(厘米)。
生(2):(8+5)×2=13×2=26(厘米)。
師:[邊板書,邊說]能列綜合算式的,應盡量列綜合算式計算。這是道應用題,還應該答題。[學生補答,教師把例題解答板書寫完整]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69頁至第70頁。并說明課本上“也就是長加寬的2倍”這句話意思不清楚,應改成“也就是長加寬的和的2倍!苯處熢诤诎迳鲜痉,讓學生在課本第70頁第一行“加寬的”后面添上“和的”二字。并把修改后的這一節課文完整地讀一遍]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請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生:用繩子把長方形圍一周,這一周的長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長方形周長怎樣計算?
生(1):用長加寬,再加長,再加寬。
生(2):還有一種方法,用長加寬的和乘以2。
師: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先要知道什么條件?
生:[齊]長和寬。
師:如果長和寬不知道怎么辦?
生:[齊]可以量出來。
師:如果只直接告訴其中的一個條件,還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怎么辦?
生:要把另一個條件先求出來。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練習二十五的第3題、第4題做在課堂練習本上。大家看第4題,問題是“小明沿著足球場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這實際上是要求什么?
生:[齊]求足球場的周長。
師:請把題目看仔細了,哪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就先要把它求出來。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1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4、通過實際操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方法:觀察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準備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2.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探索新知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你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教師指著3個不同的算式問: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小組討論)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6×2表示兩個長的和,4×2表示兩個寬的和)
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
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鞏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出示“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3.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外練習
找一件自己喜歡的表面是長方形的物品,想辦法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篇1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理解周長的意義。
2、通過抽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4、通過實際操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方法:觀察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釘子板、繩子、尺子。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準備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圖形,平放桌上,把長方形挑出、放在一邊。(觀察)
2.提問:(1)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相對的兩條邊相等)
。2)相鄰的兩條邊有什么不同?(一條邊長,一條邊較短)
二、探索新知
1.談話:同學們對長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2.理解長方形的長和寬。
請同學們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
歸納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長方形紙片上標出長和寬。
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長方形的周長。
教師出示圍在釘子板上的長方形。
提問:什么叫做周長?(……..)
請一位同學來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其他同學互相看著摸一摸,你自己的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再請一位同學指一指釘子板上的長方形的周長。
提問:你能知道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能)一位同學把圍成這個長方形的線取下來測量,測得長度是60厘米。(回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大約是60厘米
4.設疑:比較小的長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用量的辦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長方形土地的周長是多少,用量的辦法就不行了。我們能不能根據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呢?
。1)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老師將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較。
教師指著3個不同的算式問:他們算得對嗎?為什么?哪種算法比較簡便?(小組討論)
(4)反饋歸納:
提問:誰能在圖上指出6×2和4×2分別表示哪部分?(6×2表示兩個長的和,4×2表示兩個寬的和)
歸納: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個長與兩個寬的和。
指名一同學在圖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問:10×2表示哪部分。(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的2倍,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歸納: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用兩個長和寬的和計算出來。現在,我們用這個方法求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5.小結:通過觀察、操作求長方形周長,同學們想出了3種方法,都對。一種是四條邊長連加的和,第二種方法是:用兩個長的和加上兩個寬的和。第三種方法是用兩個長加寬的和來求周長。
第三種方法運用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因此比較簡便。
三、鞏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長方形的周長。
2.出示“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3.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外練習
找一件自己喜歡的表面是長方形的物品,想辦法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