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的意義與讀寫法”執教有感
不知不覺,我的教學生涯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這些年來,我已記不清自己執教過多少公開課了,更不用說親歷過多少公開課的學習,我喜歡反思,但由于自己是個“懶筆頭”,所以很少將自己的思考寫下來。“教無定法 ”,因為教學是一門藝術,所以我們沒有資格來說“什么課怎樣上才好”,下面我結合最近執教的“百分數的意義與讀寫法”這一課,談幾點粗淺思考: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求知欲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學生只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里,不斷地積累和豐富知識,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更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才能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經驗世界。百分數是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知識,學生雖未正式認識百分數,但對百分數卻并非一無所知。因此,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前,我布置學生在生活中找一個實際應用的百分數帶入課堂,并且直接把學生調查到的數據和問題作為學習和研究的對象,讓學生在理解和解釋自己及同學調查得來的百分數的過程中認識了百分數。這樣的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充分利用了現實中豐富鮮活的素材,使“單純從書本中學數學”變為“密切聯系生活做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喚醒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學生在認識百分數的過程中,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及價值,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提高學生參與度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問題情境創設的好,就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之中,從而獲得一定的發展。我們都知道,現行教材為學生設計了富有童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有生動的童話、有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美麗的圖畫中蘊含著許多奇妙的知識。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把靜態的文本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學生讀出含有百分數的幾句話:(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占世界的7%;(2)我國的人口約占世界的22%;(3)人腦的重量約是人體重量的2%~3%。然后引申出新的問題: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聯系起來看,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想到了很多問題,其中有學生想到:我國要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這樣我們的生活水平會更好;我國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2%的人口,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們必須節約土地,合理使用土地,保護耕地;甚至還有同學想到了我們要強大起來把過去被侵略者侵占的土地“奪”回來,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等等。這些問題情境創設,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一種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立即引起學生的熱烈討論,使他們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還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認知活動的積極性。
三、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并將數學知識很好融入在活動中,做到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注重活動過程的設計與把握,并在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在學生學完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環節,請幾名學生到黑板上比賽寫百分數,在規定的時間內任意寫十個百分數,在我叫停后,讓他們利用所學的百分數的知識來描述各人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生有的想到我完成了任務的80%,更有學生想到了還剩任務的20%等等,然后啟發學生思考:你能根據別人所說的完成情況,猜出他寫了幾個嗎,這樣既鞏固了學生對百分數讀寫法的認識,又加深了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真可謂是“一箭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