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猜測,初探圓柱的側面積。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圓柱形茶葉盒外層的包裝紙,我想知道這張包裝紙的面積,你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生1:直尺不好量就用卷尺量。
生2:剪下來壓成平面再算。
……
2、驗證,理解圓柱的側面積。
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哪剪下來的包裝紙是什么形狀呢?老師給每個圓柱都裹上了一層包裝紙,請你試著剪一剪,看有幾種不同的剪法?都能剪出什么形狀?各應該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生1: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包裝紙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
生2: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
生3:……
師總結:我們沿圓柱的一條高把側面剪開,壓平,就得到了一個長方形(板書)。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師: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應該知道什么條件?如果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和高,又該怎樣求它的側面積?
[評析: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通過包、剪、比等手段化曲為直,幫助學生發現圓柱的側面積就是側面包裝紙的面積,再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發現問題的本質,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這一研究問題的方法。]
四、鞏固拓展,應用問題
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并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先由學生判斷,再根據學生的敘述出示底面、側面和高。(圖略)
2、畫出下面圓柱的高。
3、選擇。選擇正確的算式,并說明理由。
4、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與操作、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空間觀念,構建生態課堂。
3、情感目標: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增強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征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圓柱體實物、剪刀、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