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復習 空間與圖形 平面圖形的認識(精選2篇)
總復習 空間與圖形 平面圖形的認識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97頁的“整理與反思”和98-99頁“練習與實踐”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鞏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概念,進一步認識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畫出相應的圖形。 2、使學生鞏固角的概念,進一步認識角的分類及各類角的特征,能比較熟練地量角和畫指定大小的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垂線和平行線的概念。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對學過的平面圖形進行系統整理,促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從今天起我們將對小學里學過的幾何初步知識進行系統復習,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在“畫一畫”中復習“線和角”,在“圍一圍”中復習“平面圖形”,在“比一比”中復習“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先用“畫一畫”的方法復習線和角。 二、復習線段、射線和直線 1、用兩點畫線:根據已知的兩點,你能畫怎樣的線?看看你畫的線有什么特點? (先獨立畫線,然后互相說一說各自的發現再填在表格里) 名 稱 圖 形 聯 系 區 別 指出:線段、射線和直線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線段有兩個端點,是有限長的;射線只有一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射線和直線都是無限長的。 2、完成“練習與實踐”2、3。
三、復習角 剛才,我們用“畫一畫、說一說、填一填”的方法復習了“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知識,接下來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來復習“角”。 1、讓學生自己畫一個任意角。 讓學生過一點畫兩條射線,說一說這兩條射線組成了什么?(板書:角) 你能說說怎樣的圖形是角嗎?(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圍成的圖形,叫做角。) 提問: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指出: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畫的長短無關。追問:角的大小的計量單位是什么? 2、畫不同的角:從一點引兩條射線畫不同的角,并將角分類,同桌比一比,看誰畫得角種類多,并交流各種角的特征。 名稱 圖形 特征 3、選擇: 3點整時,時針和分針成( ); 6點整時,時針和分針成( ); 4點整時,時針和分針成( ); 3時半時,時針和分針成( ); a、直角 b、銳角 c、鈍角 d、平角 4、量角 嘗試完成練習與實踐第6題,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量角的方法:頂點與中心對齊,一條邊與0刻度線對齊,從0度起讀出另一條邊指向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數。 每位同學任意畫一個角,先判斷是銳角還是鈍角,再測量,同桌互相檢查和指導量角的方法。 四、復習垂線和平行線 我們在畫一畫的活動中復習了不少知識,畫一畫的方法還真管用,你能再用畫一畫的方法來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嗎? 1、任意畫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并研究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2、完成“練習與實踐”1、4。 3、練一練: ⑴判斷:兩條直線不相交就平行。( ) ⑵填空: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 )和( )。 五、補充 (一)填空 1. 面上5時整,時針和分針組成( )角,4時30分時針和分針組成( )角,( )時整,時針和分針組成平角,( )時整或( )時整,時針和分針組成直角。 2.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其中一個角是90度,其余3個角都是( ),它兩條直線一定( )。 3.經過1小時,鐘面上分針轉過的角度與時針轉過的角度相差 4.過一點能畫( )條直線,過兩點能畫( )條直線。 5.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兩次,形成的折痕可能互相( ),也可能互相( )。 (二)判斷 1.同一平內兩條直線要么平行,要么垂直。 ( ) 2.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一互相平行。( ) 3. 如果用一個5倍的放大鏡看一個12度的角,那么看到的還是12的角。( ) 4.一個平角減去一個銳角,得到一個鈍角。 ( ) (三)選擇。 1.從12時到12時15分,分針旋轉的角度是( )。 a、周角 b、平角 c、直角 2.屬于射線的是( ) a、圓的半徑 b、角的邊 c、平行線 d、弧 3.如圖,從a至b的最近路線有( )條。 a、8 b、9 c、10 a b 4.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 )的角。 a、180 度 b、105 度 c、85度 5.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最小的一個角大于45,這個三角形( ) a、有一個直角 b、有一個鈍角 c、另外兩個角是銳角 課后反思: 今天復習了平面圖形線和角,以及量畫角等知識,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教學中學生還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學生在說“平行”和“垂直”是通常不用上“互相”,還有學生都忘記了“垂足”這一名稱了,另外學生在進行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時,大都認為有三種關系——平行、相交和垂直,經過討論確定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這些都要注意引導糾正。練習中部分學生對鐘面上時針、分針之間的角度關系掌握的不好。 教學時把一些知識點進行板書: 1.直線、射線和線段 名稱 意義 相同點 不同點 直線 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可以得到一條直線. 都是直的 沒有端點,長度無限.
射線 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可以得到一條射線. 一個端點,長度無限.
線段 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叫做線段. 兩個端點,長度有限.
2、垂直與平行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3、角的意義及分類 角: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
總復習 空間與圖形 平面圖形的認識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97-98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7-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基本特征的認識。
2、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整理與復習
1.提出要求:請大家回憶,我們學過哪些圍成的平面圖形?先畫出相關的圖形,再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進一步要求;如果把這些平面圖形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
引導學生認識到: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分為一類,由曲線或由曲線和線段共同圍成平面圖形分為一類。
3.追問: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都可稱為什么圖形?如果把多邊形進一步分類,可以怎樣分?
4.讓學生在畫出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畫出的圓中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二、復習三角形的知識
1、三角形的概念。
“我們已經學過三角形,請同學們自己畫出幾種不同的三角形。”教師巡視。
“大家已經會畫三角形了,說一說三角形是什么樣的圖形。”(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這一特性?”
“在三角形中一個頂點的對邊是哪一條邊?看一看自己畫的三角形,指一下每個頂點的對邊。”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樣畫一個三角形的高。”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畫法是否正確。
2、三角形的分類。
“同學們剛才畫了幾種不同的三角形,它們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標準分類的?”(兩種標準:按角分類,按邊分類。)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它們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每類三角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
“我們學過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圖
提問:你是怎樣理解上面這個圖形的?
什么樣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等邊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邊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你能用學過的其他知識來解釋上面的結論嗎?
4. 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9題
第8題讓學生先獨立選一選,再要求說說選擇時是怎樣想的。
第9題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說說計算時的思考過程。
三、四邊形的復習
1、四邊形的概念。
“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自己畫—個四邊形。”教師巡視,
看學生畫了幾種四邊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第131頁中間的四邊形關系圖,把各種四邊形畫在黑板
“什么樣的圖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平行四邊形的底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怎樣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讓學生自己畫一畫。
還要引導學生說一說圖形間的關系:
“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教師可以用準備好的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進行演示。“正方形與長方形有什么關系?”
教師根據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逐步整理成下圖。
討論,你是怎樣理解上面這示意圖的?什么樣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什么樣的四邊形是梯形?
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長方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
(2)平行四邊形一定是長方形。
(3)正方形一定是長方形。
(4)長方形一定是正方形。
提問: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怎樣表達?
2、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提醒學生要借助工具規范地作圖,再指名說說具體的畫圖過程。
四、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和思考題
第10題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分割圖形的方法,并試著分一分,再通過交流和評點,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分割方法的特點。
思考題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中畫出相應的線段,再數一數三角形一共有多少個,并說一說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對平面圖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還有哪些疑問?或哪些自己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六、補充
(一)填空
1.三角形的一個內角正好等于其余兩個內角的和,這是一個( )三角形。
2.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頂角是72º,它的底角是( )度。
3.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它的周長最多是( )厘米,最少是( )厘米。(第三條邊為整厘米數)
4.用圓規畫一個周長是12 .56厘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該是( )厘米。
5.用360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1:2:3,它的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 ).( )和( )厘米。
(二)選擇
1.人們常用三角形的( )性生產自行車大梁,運用平行四邊形的( )性應用電動大門。
a.穩定性 b.易變形 c.平衡性
2.平行四邊形有( )高,梯形有( )條高,三角形有( )條高。
a.無數條 b.一條 c.三條
3.圓的半徑擴大2倍,則它的直徑擴大( ),面積擴大( )。
a.2倍 b.4倍 c.8倍
課前思考:
復習平面圖形的特征時一、要抓住從直觀圖形到抽象知識的概括,由具體的某個圖形再進行歸類,找出共同特征。二、可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等邊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具有怎樣的關系?它們與三角形具有怎樣的關系?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四邊形具有怎樣的關系?正方形.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具有怎樣的關系?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的含義分別是什么?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三、解決“練習與實踐”的7.8.9題時,要注重學生方法的指導,畫法要規范,圍三角形時要考慮全面,求角的度數時的方法是否最優。
本課涉及到的知識要點: 1.平面圖形的特征
圖形 邊的特征 角的特征 長方形 對邊平行且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邊形 對邊平行且相等 對角相等 梯形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四個角的內角和是360º 三角形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個角的內角和是180 º 圓 由一條曲線圍成 通過圓心兩端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畫平面圖形的高 3.三角形的內角和 求三角形中未知的一個角或幾個角的度數,涉及到綜合運用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有關比的知識。
4.把多邊形分成幾個簡單的圖形。
課前思考:
本課時主要復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進一步理解這些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完善認知結構。
復習三角形時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第97頁有兩幅集合圖,左圖是將三角形按角分類,曾經在四年級教材里出現過,要引導學生結合圖說說三角形的分類,以及各類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右圖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關系圖,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現。要引導學生理解圖的意思,體會等邊三角形的邊和角分別兩兩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兩邊相等、兩角相等的特點,從而領悟集合圖里一般與特殊、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第二,第97頁思考的問題“在一個三角形里最多有幾個直角?最多有幾個鈍角”答案是確定的,但解釋是多樣的,要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釋。如,從三角形按角分類進行解釋,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個直角,鈍角三角形里只有一個鈍角;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解釋,如果在一個三角形里有兩個直角或有兩個鈍角,那么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就必定超過180°,這是不可能的;從畫三角形解釋,在一條線段的兩端分別畫垂線,兩條垂線互相平行,不會相交圍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進已有知識的融會貫通。
課前思考:
這課時的復習設計很有條理。補充一個知識點:即能組成三角形三條邊的長短關系。配套練習有教材上的第99頁上的第8題。
補充:
(1)一根長2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條邊可能是(三條邊的長度都是整厘米數): ( 、 、 )或( 、 、 ) -------
只要怎樣圍都可以?
其中圍成的三角形中,最短的一條邊長( )厘米,最長的一條邊長( )厘米。
(2)從多邊形一點出發將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求多邊形的內角和。掌握計算規律。
課后反思:
在復習三角形時,讓學生按角分類以及按邊分類時學生都能知道,在教師出示相應的集合圖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理解的,上下來本以為問題不大,可在做天天練上的題目:三角形按不同的標準分,可以怎樣分?分別用圖來表示。對這一題目,很多學生都做得不夠到位。不能很好的用圖表示,很是疑惑,課上已經出示過集合圖,也讓學生交流過,為何還會出現這一現象呢?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復習課的課堂效率也有待提高。在復習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時,要讓學生知道有一個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也是等邊三角形。
課后反思:
在練習時,我班學生也出現了沈老師所說的現象,上課時,對三角形分類的兩張集合圖,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的,學生能說出集合圖里一般與特殊、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但做練習時要學生自己用圖表示,部分學生就有困難了,特別是用圖表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還有些學生的練習反應出對作底邊上的高還有困難。
課后反思:
現在的這兩個班,我是分別在五年級和六年級時接手的,而且,我沒有任教過使用國標本教材的四年級。今天復習課上涉及到的這些內容基本都是四年級教材上的,所以對于這部分內容,這兩個班的學生學得怎么樣,我心中是沒有底的,我對于這部分內容的了解也主要是基于以前使用過的教材。借助今天的復習課和學生的作業情況,我對這兩個班的學習情況基本有所了解,我對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也更清晰一些了。畫平面圖形指定的底邊上的高是一部分學生學習上的難點,他們還沒有真正掌握畫已知直線的垂線的方法,還有一些學生是畫了垂線段后忘了標出垂足和寫上“高”。關于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學生也不是很理解。這讓我想到應該把三、四年級的數學教材拿來學習一下,教師心中有數了,復習起來才有效。
課后反思:
在今天的教學中,除了按沈老師的教學設計完成相應的內容外,還補充了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拓展練習,并讓學生掌握期中的規律:當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之和是偶數時,其中最長的邊是周長/2-1,最短的邊是2;當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之和是奇數時,其中最長的邊是(周長-1)/2,最短的邊是1。
第二,發現學生在作圖上問題很大,不少作圖題操作不規范。